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党建引领则是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要通过建强组织体系、统筹聚合力量、优化服务供给三个维度,构建起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群众满意的治理新格局,推动城市治理提质增效,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建组织强队伍,锻造治理“主心骨”。党组织的战斗力直接决定城市治理的穿透力,唯有把组织体系建到基层最末梢、把骨干力量育在治理最前沿,才能确保治理指令直抵一线、落地见效。织密组织网络,实现覆盖无死角。基层党组织是城市治理的“神经中枢”,要推动“支部建在网格上”,在居民小区、商圈楼宇、产业园区划分微网格党支部,串联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形成治理链条,将党组织触角延伸至每栋楼、每个单元。建强骨干队伍,激活基层动力源。推行“党员楼栋长+网格员+志愿者”模式,从退休干部、在职党员中选聘楼栋长,负责楼栋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提升能力素养,锤炼治理硬本领。开设“城市治理大讲堂”,邀请规划、法律等领域专家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选派社区骨干到优秀社区跟岗锻炼,通过“理论+实践”模式,培养既懂政策又接地气的“治理能手”。
善统筹聚合力,织密治理“协同网”。城市治理涉及多域多界,仅靠单一力量难成气候,唯有打破壁垒、攥指成拳,才能让各方力量在党组织引领下同向发力。健全联动机制,打破条块壁垒。建立“党委牵头、部门联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每月召开城市治理联席会,聚焦交通拥堵、占道经营等共性问题集中会商,统筹住建、城管、公安等部门力量,解决跨区域治理难题,提升问题办结率。聚合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共治圈。推行“党建引领+业委会+物业”协同模式,推动小区党组织与物业企业党支部联建,吸纳党员业主进入业委会决策层,有效化解物业纠纷,实现“居民得实惠、物业有干劲”。整合资源平台,提升治理效能。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整合政务服务、民生诉求、应急管理等数据资源,实现“一网统管”,缩短群众诉求受理时间,实现办结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优服务聚民心,激活治理“源动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唯有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用实打实的成效赢得信任,才能为城市治理注入持久动能。精准对接需求,打通服务堵点。建立“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机制,通过居民议事会、线上问卷等收集诉求,形成服务清单。针对不同居民需求,组织开展老年人“银龄关爱”、青少年 “成长护航”、上班族 “便民直达”、特殊群体“暖心帮扶”等服务。推动服务下沉,延伸便民触角。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红色代办窗口”,将社保办理、证件补办等服务下沉基层,通过“代办窗口+上门服务”,为行动不便群众办理业务,让居民少跑腿、好办事。聚焦急难愁盼,破解民生难题。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好在职单位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机制,引导在职党员发挥专业优势,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将有效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