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的宏大篇章中,党建引领是激活城市治理新动能的关键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城市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背后离不开党建引领的强大力量。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主体积极融入城市治理,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楼组党建和楼宇党建,缩小管理幅度,覆盖“两新组织”,让党的组织网络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激活城市治理的每一个细胞,真正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城市治理新突破,让城市更具活力与温度 。
增强党员干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本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党员干部是关键力量,增强其本领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党员干部首先要提升理论素养,这是最根本的本领。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提升专业思维、素养与方法。利用专题培训、集体培训、云端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例如在一些城市开展的干部培训中,设置城市规划、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课程,让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城市发展相关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实战锻炼也是提升本领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改革一线、发展一线,在吃苦吃劲岗位摔打磨练,啃“硬骨头”、挑“重担子”、接“烫手山芋”。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协调各方利益,解决改造中的难题,在实践中提升组织力、执行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力量。
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党员干部的重要使命。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开展主题教育要达到的五个具体目标之一。我们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就像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急难愁盼”,针对部门业务协同难、电子证照互认难等问题,出台规章制度,解决了一批堵点问题。党员干部要关注群众的“关键小事”,从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发,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培训;在教育方面,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将“民生清单”变成“幸福清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引导激励党员干部在推进城市发展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推进城市发展的征程中,引导激励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意义重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正确的政绩观,是为人民谋福祉,为城市长远发展考虑。党员干部不能只追求短期的、表面的成绩,而要立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建设中,不能盲目追求高楼大厦的数量,而要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建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是引导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手段。评价体系应涵盖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例如,对一个城市的评价,不仅要看GDP的增长,还要看空气质量的改善、居民收入的提升、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情况等。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