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你的风还是吹到了大理。
一部《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了大理,虽然大理本身也是旅游胜地,但此剧之后更火了。大家都想去感受一下大理的风,去见识一番这座城市的风情。
虽然我没看过,但也有所耳闻,令我惊讶的是,老妈竟然都知道刘亦菲在大理的麦田采过景,反而显得我有点out了。
在从昆明开往大理的这列高铁上,挤满了前去大理旅游的人,各个都拎着行李箱,穿着时髦,女生们大多化了妆,个个都是美丽的小姐姐。
与他们相比,我就像个平平无奇的路人,一没化妆,二没穿搭。相同的是我们都拎着行李箱。
说实话,常年不是热就是冷,我的衣服夏季和冬季偏多,属于春秋季真的很少。毕竟在广东,往往还没怎么感受到春秋的气息,季节就已经过去了。
但事实证明,想要拍照漂亮,又不带好看的衣服,这是行不通的!以此为鉴,下次一定多做准备。
初印象:农家风情,少数民族特色
下了高铁站,第一感觉是大理真的好乡村。有种从一线城市来到边远县城的既视感。仍记得那天的天空很蓝,基本没什么云,就像《楚门的世界》里面的那块天空画布一样。
我和老妈两人提着行李箱开始找车。我定的民宿在大理古城里面,寻来寻去发现只有一班车可以前往。公交车坐了很久,记不清了,只记得自己在行车的颠簸中睡了一觉,醒来之后在一个乡村站点下了车,还好民宿老板说会派车来接,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走。
大理有很多民宿,大多都带有一种农家小院的风情,我们住的这家叫“我们别院”。正值春季,别院上红色的小花开的灿烂,朝气蓬勃地爬出栏杆,好似在欢迎每一个来做客的人。
到了民宿后,稍作整理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门逛逛。眼见已经快到午餐时间,根据网友们的推荐,准备去试一下傣族特色手抓饭。毕竟到了一个新地方,当然要试一下地方菜。
图片奉上,卖相还不错吧?事实证明味道也还不错,毕竟有饭有肉有菜有水果。
后面跟了当地旅游团又吃了两次手抓饭,才知道原来傣族手抓饭可以随意搭配,搭配的不同似乎就有了档次之分。跟旅游团的那两餐没有一餐吃饱过,味道很差,同桌的竟然还有人抢鸡蛋,我只想说至于吗?嘿。回顾以往,经验告诉我,所有跟团的餐多数都是很一般的,最好另寻时机去抚慰五脏庙。
这份手抓饭其实就是三色米饭和一些烧烤,搭配烧烤料,共花费人民币128元,吃得饱饱,感觉还好。
大理古城:古韵今辉交织,人间烟火相映
我很喜欢古镇,古城之类的建筑,总觉得能透过这些建筑看到过往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至今已经600多年了。
漫步古城中,踩着脚下不平整的青石板,看着那些高高翘起的飞檐,有种穿越时空之感。阳光很大,风也很大,风渐渐吹散了阳光打在身上的暖意,但又似乎漏掉了那一束两束的光。所以身体有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头顶的发丝是暖的,迎着风的脸颊却凉凉的;肩头的衣服暖暖的,袖口处却凉凉的。
大理古城里面,有遗存下来的古城楼,如文献楼,五华楼等,还有一些古庙宇和大理三塔(即崇圣寺三塔),此外还有西云书院、大理府考试院这样的古书院,而西云书院就坐落于大理市第一中学里面。路过一中时,我想着在这里读书可真幸福,出校门就能游逛古城,还能吃遍一条街,美哉美哉!
大理古城白天人很少,零散的游客悠哉地吃着,逛着,拍着。遇到一家很具有特色的奶茶店,用竹杯装奶茶,心动之,上前买了两杯。说实话奶茶味道一般,价格还贵,但一胜在稀奇,二造型好看,三在景区内,所以买的人还挺多。脑海中突然就浮现这么一句话“回头客好像也不是很重要嘛”,毕竟来此地的多是游客,秉承着“来都来了”的心态,大多数人都还是愿意去尝试的。
晚上的古城热闹得多,灯光映衬下更多了一层魅力。夜晚降临后,酒吧也开了,从门外望过去,能看到驻场谈着吉他,轻声歌唱着。若能和朋友同行,寻一清吧,在温暖的灯光中,在吉他和歌声的伴奏中,随意聊天也是一件美事。酒不酒不重要,重要的是环境真的很舒服,不想说话可以不用说,专心感受,静心听歌;想说话就随意聊聊,全方面放松身心。
不过那夜我与酒吧无缘,只是站在路边随意畅想了一下,便跟老妈开启了吃遍一条街的路。鲜花饼,买买买;烤乳扇,吃吃吃;茯苓糕,先尝一块;水果捞,去买一大碗;炸虫子,退,退,退!一路开开心心,吃吃喝喝。碰到好玩或者有趣的事物,就赶紧拿起相机拍一拍。路上遇到别人家的大狗狗,毛好软,好想rua,又怂唧唧地不敢行动,只敢拿着相机拍它!
喧喧闹闹中,充满人间烟火气。
路遇一家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瓦猫”店铺,里面的瓦猫很精致。如果你留心观察过大理建筑的飞檐,定能发现上面都有小兽,有时候是一个,有时候是一群,去百度查询了下才知道它们叫“脊兽”,而“瓦猫”也是云南建筑屋脊上的神兽之一,只可惜未曾看到。
Hey,朋友,你去过大理古城吗?留给你最深刻印象的又是什么呢?
P.S:文中的图均是笔者自己用手机或单反拍的~。
不求其他,走过路过,求一个小赞赞,啾咪~
文/微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