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沫水足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先生明天要回北京,今晚去平乐陪先生吃饭。先生在回北京之前,专门去平乐住了两个晚上,去白沫江边走走,呼吸故乡的空气,给祖母上坟,回忆70年前的往事。

先生出生在白沫江边,他在著述中论及他的名字来由,是水就不怕被淹没,只是洪渊的名字里水有点多。我约了跟先生一样名字里有水的朋友陪先生。朋友虽然年轻,但是很熟悉古镇,跟先生聊起了很多他出生前的平乐往事,让先生的很多记忆重新复活。

先生明年要出版一本自传,其中有一章节会讲到“灯树”,这是他自创的名字,其实就是古镇正月还能见到的九皇灯。朋友帮他梳理了一些细节,比如灯鼓石,初九点到十五,立灯竿的祭文,这些民俗的碎片,完善了先生遥远的记忆。

朋友真是个时刻关注平乐的有心人,先生提到的每个故人、每个地名、每个民俗,朋友全部讲得头头是道。先生祖籍大碑山上,家里造过纸。说到兴起处,朋友唱起了竹麻号子,随后又唱牛灯词酒碗歌,一次次在先生脑海激起浪花。从先生激动表情看得出他在临别的夜晚收获很大。

就这样,一顿饯行饭在古镇的旧时光中逗留了整整三个小时。我知道先生有饭后散步的习惯,我建议就近去看看几个先生提到的地标。一个是他从小寄居的郑春和医生家,多年前就是范豆花饭店了。一个是雷音寺,古镇核心区的一座小山,古榕树还在,寺庙早拆了,后来建了学校,如今连学校也拆了。

我相信先生一直在为回忆找到注脚,今晚将更加充实先生的传记。他说过平乐乃至邛崃将在自传中占据很大篇幅,明天可以很开心地再次离开故乡了。

图解:今晚我没照过一张照片。先生让我们帮他百度出他刚工作时的证件照,他说那时候他很帅,很容易让女生相思。我且用作插图了。

2019年6月12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