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色事件”再一次把虐童、性侵未成年的话题拉入人们视线,或者说这个话题一直没有间断过,在大国崛起的光环背后,各种儿童伤害事件不断地刷新我们的底线,尤其是未成年性侵事件,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就恨不得把那些坏人枪毙个几百回。
电影《嘉年华》的诞生也是起源于导演文晏几年前看到的一起未成年性侵案件,所以她从女性的角度去诠释了一个官员性侵未成年少女之后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并没有着墨于事件本身,甚至那个施暴者会长的正脸都没看清楚,而是描述了事件发生之后周围的所有相关联的人的心态和做法,没有大的情感爆发戏,但很真实,真实的让人想哭。
电影中的几个女性角色很有代表性:
少女小文,父母长期分居(可能离婚,电影中没有明确说),跟着母亲,母亲又是个只顾自己的浪荡儿,所以她很叛逆、对家庭有排斥感,那天晚上和好朋友小新跟着小新的会长干爹去唱歌开房,晚上两个少女被会长干爹给强暴了,事情发生后,母亲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是在一种既难受又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绪夹杂下,拿女儿出气,一把剪了女儿的头发。
电影前半部分,我的注意力一直在小文母亲的处理方式上,让我更加确定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成长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小文的家庭很幸福,她的母亲能在小文夜不归宿的情况下去找她,而不是自己跳舞回来看都不看女儿就睡觉,也许可以避免这个事情的发生,退一万步讲,即使发生了事情,母亲能安慰小文给她温暖,而不是给她造成二次伤害,小文也不会离家出走,不会压抑的难受,电影里面史可老师演的律师反而扮演了母亲的角色,一直在保护小文。
这也是我在这部电影中受到的最大的启发:事件发生后我们往往关注在犯人是否落网上,这是对的,但我们是否了解过受害人的心情和想法,一遍遍的指认、外人的讨论,都在给孩子造成多次伤害,如果不能及时做心理疏导,创伤将会伴随一生。
少女小米,黑户,在酒店打工,亲眼目睹了事件的发生,她看到了会长进了两个女孩的房间,但出于自保,她什么都没说,而是出卖信息换得可以做假身份证的钱,也许你会觉得她怎么不伸张正义,但看看她的过往我们就能理解了:今年十六岁,没有身份证,几年前从家乡跑出来,辗转十五个地方,喜欢南方,只因为南方暖和,即使露宿街头也不怕冷。她的经历决定了她是一个现实的利己主义者,其实她也才是十六岁的花季年龄,我不知道她在漂泊之前经历过什么,但我想应该也是不幸福的吧,也是受了伤害的吧。后来她还是把视频给了律师,但已经回不去酒店了,只能卖身,也许导演不想再残忍一次,所以小米最后还是选择向前跑,影片最后没有交代她的结局,也许遇上好人找份事做,也许仍然堕落红尘,不得而知。
小米在酒店的同事莉莉,漂亮美艳,以为找到一个依靠,而那个依靠却为了挣钱把她卖给一个又一个老板,现实生活中,她就会是那种经常被别人议论的风骚女人,但谁又知道她也想安定下来,找一个疼爱自己的男人,为他生个孩子,最后莉莉也离开了这个城市,到下一个城市是不是继续重复这种生活,我也不知道,也许还会吧……
小文的朋友小新,同样被干爹侵犯了的傻姑娘,也许更准确地说法是,她有那对无底线的父母真是她的不幸,干爹是父亲为了攀关系认的,事情发生后还想拿孩子的伤去捞好处,会长承诺会负担孩子上私立学校的学费,只要不告他,他们竟然答应了!公道比不上现实,可能现实中真有这样的吧,要不然为什么有些事情永远暴露不出来呢?
这电影中各个阶层的人物,正直的律师,受贿的警察,作伪证的医生,想拿信息换钱的小混混,不愿惹事的酒店老板等等,一起勾勒出了一个世间百态。
影片中梦露的雕像一直贯穿其中,最开始她是无暇的,后面就被人贴上了各种小广告,最后被推倒拆掉当垃圾扔掉,我认为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在映射着这些女孩子的遭遇。
电影以少女性侵案件为切入点,但展现的是社会中整个女性群体的遭遇和困境。女人和孩子在一个社会中是弱势群体,真正强大的国家是要保护好这些弱小的人们,而不是去践踏他们的身体和尊严,希望这场喧闹的“嘉年华”不是自嗨,而是真正地保护好这些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笑,享受属于他们的嘉年华!
这部影片在昨天落幕的金马奖现场获得了最佳导演奖,文晏导演在感言最后说:“希望两个不出名的小女主为那些不能发声的孩子们发出声音了!”
有情怀有内容,演员演技也在线,难得这种题材能过审,请大家去影院多多支持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