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惨惨的画面,暗淡微小的白色字母,夹杂着虚弱的叹息,令人窒息地一帧帧缓慢翻过……正沉闷间,蓦然响起一个美丽清脆的童声:“Once upon a time,before I came…” 这是电影《房间》的片头。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残酷又有点惊悚的故事:女孩乔伊在20岁时被一个叫“老尼克”的男人拐骗,囚禁在后院里一间暗无天日的小棚屋里。在沦为性奴的七年间,乔伊生下了儿子杰克。
“很久以前,我到来之前,你成天哭成泪人,看着电视一动不动,直到我从天而降,穿过天窗,进入房间。朴——朴——我在你体内踢你,然后冲出来,落在毯子上睁大眼睛。你切断我的脐带,对我说:你好,杰克! 妈妈,我五岁了。”画面里一个漂亮的长发小男孩依偎在母亲身边,对妈妈滔滔不绝讲述他与母亲看似简单而又神奇的相遇。
这是多么悲惨的相遇!潮湿窄小的房间, 没有祝福,没有阳光,更没有自由。但是杰克很快乐。他从出生就在这个小空间里,这里就是整个世界。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从早到晚,睁眼闭眼都在母亲身边,这就是幸福。
母爱滋养的孩子必是一个天使,从他亮亮纯纯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美好。从某种角度讲,他比大多数孩子都有爱。你看他一早醒来,嘴巴就不停地说,和妈妈说完早安,还要向屋子里的一切问好。“早安,台灯。早安,盆栽。早安蛋蛋蛇。早安毯子。早安,衣柜……马桶。”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你听到他说这一大串,竟不觉得厌烦。
母亲乔伊是个好妈妈。她尽最大能力让杰克健康成长。她教他识字算数,还训练他跑步——床到对面墙壁往返跑。杰克快乐地青蛙跳,翻筋斗……这间罪恶的小屋,被乔伊的母爱改造成了杰克的乐园。
靠着老尼克间或的物资供应,母子的日子过得艰难困苦。一次偶尔的拒绝,惹怒了老尼克,恶棍断了棚屋的电,并声称失业,将减缩用度。母子俩饥寒交加,冻得瑟缩在被窝里。乔伊萌生了逃跑的念头,并开始酝酿计划。
影片的前部只有母子两个演员的戏,却不令人感到丝毫的单调。除了情节引人,实在是孩子表演得太出色了。从眼神到举止,没有一点被训练雕琢过的痕迹。母子两人配合默契的表演,让观者直接入戏,与人物一起悲喜,一起担心,真的很难分神出来。
在母亲指导下反复练习卷毯逃生后,杰克按计划装死。老尼克用车将裹着地毯的他拉出了棚屋。杰克按照母亲的教导伺机滚出地毯,成功吸引了路人的注意而获救。
逃出了魔掌的母子,并没从心理上走出黑暗的房间。救出了儿子的乔伊,因无法适应变化了的世界,情绪几度失控,时而冷漠时而歇斯替里,甚至自杀。幸得杰克及时发现,救了母亲。
对于突来的新世界, 杰克从惊奇恐惧到逐渐适应,再到最后的完全接纳,虽有波折但并没像人们担心的那样艰难。因为他一直在母亲的保护下温暖长大,而且他还是个孩子。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是簇新的,他只需凭着好奇心适应即可。
而乔伊则很难。她的记忆里多半是恐惧,愤怒,以及痛苦。在重返人间后,乔伊记忆中温馨有爱的家庭已经一分为二,她对杰克许诺的秋千也不复存在。她内心狂躁痛苦又无人可诉,父母的爱也无法救她于水火。当看到孩子融入了外公外祖母的家庭,一天天快乐起来时,乔伊并没燃起生活的信念,反而有些如释重负,更坚定了走向死亡的决心。
影片最后,乔伊获救了,在儿子与父母的真爱感召下,她渐渐找回了自己。这样的结局自然皆大欢喜,也顺乎民意,着实给观众喂了一颗糖丸。
其实在现实中,心理治愈是非常艰难的事。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小说的原型比乔伊还悲惨,她就是被兽父囚禁性侵长达二十四年,并生下七个孩子的伊丽莎白。此事件至今挂在网上,热评不绝。后爱尔兰作家爱玛•多诺霍受此案激发,创作了小说《房间》。
而我更喜欢另一个译名——《不存在的房间》。它更能触及事件背后的那个心结。在被囚禁的日子里,乔伊时刻心怀外面的世界,而在冲出有形的房间后,精神却禁锢在了无形的房间里,更加孤独愤怒与绝望。最终是亲人的爱将她拉出来,并从此走上了自我解救之路。
而杰克对那个房间更多的是怀念。因为在那里,他与母亲距离更近,联系更紧密。对他而言,那不是一个小房间,是个充满母爱与快乐的大世界。
影片最后,母子俩回到已经被警方捣毁的小屋,乔伊一脸厌恶,不想多看一眼。杰克却走进去,摸着屋内灰尘满满的物品,似曾熟识又无比陌生——也许不是那个房间了,也许它从来不曾存在。
“我记得它很大,妈妈。” 杰克狐疑地说。在杰克可爱的“再见,台灯。再见,盆栽。再见,椅子……”的道别声中,房间走出了观众的视线,也从乔伊和杰克的心中渐渐消失。
最痛莫过于心灵之痛。有时那个伤痕就像流在血液里的癌,多数只能自己吞噬消化排出。这是一个密友的感悟。她在十七岁时遇到过一次性侵。是晚自习后回家路上,遭遇了一个中年色狼。她说从那以后看到留着两撇胡子的中年男人就恶心,恨不能一刀捅死。不幸的遭遇改变了她的性格,也影响了她对男性的判断。以至于三十多岁都不谈朋友,直到遇到自己的学生,小她九岁的小吴。她说:“没有爱,主要是觉得他单纯。”听者无不觉得怪讶。
受过伤害的人,大概心里都有个无形的房间,时时想冲出来,又怕外面的太阳更灼人。即便温暖的人伸着手千呼万唤,他们也只是踟蹰在门口,犹疑徘徊。也许只有靠自我救赎,才能真正走出心底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