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完了张德芬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给人感觉邪乎邪乎的,书中所含的信息量太大,读完总有被震慑到的感觉。 有那么几个点让我印象深刻。
哲学上最初的几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要到哪里去?难倒了多少人,我是谁,至今我仍然回答不出来。学了多少年的中文,我从来没有试着去界定过快乐和喜悦的区别。在这里才了解到,原来快乐是需要外在条件的,失去了外在条件快乐会消失,但喜悦不会,喜悦是人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问问自己,笑的时候,你是快乐还是喜悦呢?是被各种条件负累,还是整个人状态就是放松的? 生活在社会上,人总是有太多重身份,太多追求,太多想法,而忘记自己。有太多的因素困扰着你,有太多的情绪影响你。而在书里了解到一种观念,或者说法更确切,生活中所以一切都是能量构成的,而能量是可以流动的。带入到人的情绪中,我们总是容易被身边的人情绪所影响,或积极或悲观。而正确认识那些悲观的情绪只是当时的一种状态,根据能量的守恒,这些情绪会来,也会消失。我们在面对他人的消极的情绪时,记得提醒自己,不要让负能量传递到自己身上来,因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突然想起好久之前了解到的一种概念“心智模式”,说是研究发现,相信星座的人,会逐渐变成相信的星座所表现的特点,而不相信的人则不适用与星座的表现。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在成长的,而我们也在逐渐的变成我们相信自己会成为的那个人。 抛开所有的外在,我也就是我本身,拗口的概念太晦涩,未知的自己也仍然未知。只是学会换一种方式来看待这些问题。负面的情绪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就像黑暗一样,接受他,因为光明总是会驱散它的。在书中我还了解到一种很好很简单的看问题方式的公式:A(客观事件)+B(情绪、态度)=C(结果)。可以套用这个公式去对待生活中的很多事,不同的情绪对待同样一个事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中,人是感情动物总是难免被身边的人、事、物所影响。学会抛开外在条件,遇事换一种心态看问题,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不同的角色里扮演的位置,放松心态,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让自己喜悦而不单单是快乐,那么生活应该会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