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厦门推行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经好几年了,如今开车上路,大多数的司机都能够遵守执行,不仅形成了一种和谐有爱的画面,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率。
时间回到几年以前,随着车辆的增多,在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上,人们通过马路有时要承担许多风险,车子因为行驶速度快,远远的看到没有人在路上,一个油门就加速向前,如果再碰到过马路前没有观察路况的行人,事故就很容易发生。也有的驾驶员性子比较着急,觉得行人过马路肯定没有车辆快,即使行人已经在通行,仍然加速向前,逼迫行人不得不停下来让车子先走,那时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手脚不那么便利的老人家或者残疾人,通过一个路口花费的时间往往很长,呼啸而过的车辆让人心惊,没有礼让意识甚至野蛮粗暴的驾驶员更让人胆颤。
刚开始推行这个规定的时候,对于包括我在内的驾驶员的确感觉诸多不习惯。有些路上斑马线很多,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在那种路段开车就很头痛,一会儿加速,一会儿踩刹车,好不容易等行人通过了才刚一踩油门,看到前面不远的斑马线有行人要通过,又得提前踩刹车,赶时间的时候真的是一种折磨。
不得不说,当习惯养成了以后,渐渐感受到这个规则带来的好处。
从行人的角度来说,自己的通行权得到了最大的保障,不管是老人、孕妇或者孩子,都能安安心心慢慢通过,不用怕飞驰而来的汽车能不能刹得住,也不用被某些脾气急的司机狂按喇叭催促。经常在新闻中也能看到一些让人感动的画面,就是司机们耐心等待缓慢通行的老人或残疾人,没有催促,没有抱怨,只有善意温暖的微笑,而那些老人或者孩子也向司机点赞甚至鞠躬表达敬意。
从驾驶员的角度来说,大部分人是因为自觉,小部分人是因为某些路段加装了监控探头,或者从新闻媒体上得知对于不礼让行人会进行罚款,因此养成了在通过有斑马线路段的时候,仔细观察道路两旁是否有行人通行的习惯,如今很多司机都是看到前方有斑马线会提前刹车减速,从而大大降低了事故率,这对司机、行人、交通管理部门等来说是多方得益的。
当然,在斑马线上也看到了人间众生相:觉得司机肯定是要礼让,不管车子有没有减速,不观察路况就昂首阔步向前走的;过斑马线当成是在自家花园散步的;眼睛始终盯着手机屏幕向前慢行的;看到有车子减速招手让司机先过的;看到司机让行小跑通过斑马线的……
而我是哪一种呢?因为自己也有开车,能够理解驾驶员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痛苦,因此,只要不是太着急,如果看到车辆离我不是很远,我会转过身去故意看别的地方,让车子通行以后再过马路。不过也有被识破的时候,有几次等我左顾右盼转过来,发现司机仍然把车停了下来,并对我招招手示意让我先过去,那时我只能笑着向他们点点头,有时还会朝司机竖起大拇指,然后小跑着快速通过。
互相理解吧!这样的社会看起来更有爱,也更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