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09
【人物学习】
T:
T是选修了我们老师的课的一名学生,而我是助教。昨天是提交作业截止时间,到时间后我at了几个还未交作业的小伙伴。很快一个小伙伴发给我一个截图,原来他是第一个交的作业,有点太早,以至于我忽略了他提交的内容。
他特别客气的说,小姐姐,这个作业我给你发送过的哈,麻烦再确认一下。
我才想起来他确实已经交作业,只是统计表里漏勾选了。
于是我很快说不好意思啊,收到了的。
他笑一笑。说没事。
确实我挺不好意思的,但是特别感谢他,不是像那种:我已经交过了的啊那种生气,是特别平和的和你交流,没有错怪也没有生气。这种情绪真的特别不容易,突然就特别敬佩T。交作业交的最早,而且说话让你会觉得很舒服。
或许,不论我们遇到什么的时候,都应该去表达事实,而不是情绪。每个人都容易犯错,但初衷都是好的,秉承着都有着好的初衷,可能很多矛盾都可以避免了。
【作品学习与读书】
萨古鲁:未来的科技是福还祸?
在本文中,萨古鲁分享了他对未来科技如何重塑我们生活的看法。
萨古鲁:现在,90%或更多的人依靠他们的生理和智力能力生活。但是你能做的一切,机器将来都会做。任何可以通过记忆的存储,记忆的获取,记忆的分析,以及对记忆的表达来构建的东西,你通过自己的智力所做的一切事情,认为是你的东西,都会将在某个时刻被机器完成。一旦机器开始这样做,你就不可避免地要探索你是谁的更深维度。这将是伟大的日子,这意味着我们在度假。我们不会为生计而工作。然后我们可以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生活。
超越记忆的维度
你所认为的身体和头脑是某种记忆的积累。记忆造就了现在的你。例如,如果一个人吃了一块面包,面包就变成了一个人。如果一个女人吃了它,它就变成了一个女人。如果一只狗吃同样的面包,它就变成了一只狗。这面包真好吃!不是面包本身,而是系统所承载的那种记忆将面包变成了男人、女人或狗。
人类智慧是一座孤岛。人类智慧的所有产物都是小岛,包括科技。意识是我们存在的海洋。
你身体的结构就是记忆的某个维度。记忆也是一个定义边界。但是智力有一个维度我们称之为chitta(chitta指意识包含了心manas、智buddhi和自我ahankara三层意思。)或者用现代术语来说,它可以宽泛地称为意识。智力的这个维度没有记忆。没有记忆,就没有边界。
人类的智慧是一座孤岛。人类智慧的所有产物都是小岛,包括技术。意识是我们存在的海洋。意识是一种智力,它与你我之间的记忆和界限,以及这个和那个,都没有关联。这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智力维度。
随着我们技术能力的提高,我们还必须努力提高人类的能力,使其超越智力的局限,进入智力的更深层次,这是我们内在生命的源泉。
创建意识
如果任何事情需要发生,一定数量的人力、时间和资源必须投入其中。所以,我们必须投资于意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投资仅仅是为了生存。但一旦这些技术开始成为现实,生存甚至将不再是一个问题。当生存不是问题时,我们肯定会开始投资。但我们越早投资,当我们进入这些技术将会开启的新可能性时,偏差就越小。
技术总是一把双刃剑。你要用哪种方式取决于你是谁。无论你的身份和经历是非常独特的,还是你的身份和经历是非常包容性的,都将决定剑将以何种方式摆动。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才能让意识在人类社会中大规模地显现出来呢?
每一代人都有非常有意识的存在。但在某些世代和某些社会中,它们已经被听到。在其他社会,他们被忽视了。现在是我们发出声音的时候了,这种声音指的是一种无量、无边界的意识,它被倾听,并使如何变得有意识的方法成为可能。
内在幸福技术
因为有技术可以在我们的环境中创造幸福,也有科学和技术可以在我们的内心做同样的事情。有了任何数量的科技,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做,你仍然不是很好。我们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人都知道更多的舒适和方便。但我们能说我们是有史以来最快乐、最神奇的一代吗?不!人们变得神经质了。我并不是说我们比其他几代人更差,但我们并没有明显地变得更好,尽管我们为了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让其他代人付出了巨大代价。
在我们的城市里,有医院、学校、厕所等等。但是你有一个让人们冥想的地方吗?
这些技术将带来舒适和便利,但不会带来福祉。是时候关注内心的幸福了。现在,你的幸福仍然取决于你周围的东西,而不是你内心的东西。如果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听从你的指令,你会让自己在生命的每一刻都保持健康和幸福吗?如果你有选择,你肯定会的。如果你不是每时每刻都很幸福,很明显,你的身体和大脑不会接受你的指令。这意味着你没有足够的意识。所以,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投资。在我们的城市里,有医院、学校、厕所等等。但是你有一个让人们冥想的地方吗?当科技开始做你现在正在做的大部分事情,你不知道你为什么存在,那么对内在幸福的需求将变得非常强烈。所以,如果我们想为那一天做好准备,我们必须投资有形的基础设施和人力基础设施,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基础设施关注的是我们的内心深处。
【思考】
deadline:
因为作为助教,更准确的说是课代表。负责收发作业,通知上课等。而昨天则是课程作业提交截止日期。
你会发现,确实一切都秉承着高斯曲线的规律,呈现一个鈡型结构。最早会有个别几个人交作业,在要截止之前,大部分都会赶在最后时刻之前上交作业,然后剩下个别的,就是钉子户级别的,遗忘了的,或者需要催促或者总是会晚些时候提交的。
而大部分人集中时候提交的,不容易遗漏,最后漏缴或者晚交的,也不会遗漏,很容易遗漏过早提交的,因为太早,很容易遗忘掉。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总愿意报团取暖,等着大家都交的时候或者不能再拖的时候提交吧,因为不会孤零零的。
可也有,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做作业的,总是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总是拖着,晚一些时间提交的。第一方面,对于规矩的制定者而言,比如我来说,我制定好收到作业后要刻录光盘要提交内容。所以,如果有人拖着,会同时拖延我的工作。而我,是一个从来都是制定好之后按时执行的,不属于拖拉的。假如今天老师发了作业,我一定是下去去开始做完的人,绝对不会等到deadline的时候才开始做。所以会觉得等待交作业的人很烦躁。不喜欢催,却不得不催,仿佛跟着要债似的。而通常,经常晚交作业的人永远都是在几乎所有作业上都在能拖到最后一刻就到最后一刻的,永远赶在deadline的最后时刻才开始做,有的人说没有到deadline没有灵感,也或许是那种不得不交的压迫感让很多灵感突然出现吧。但这种人,你会发觉他们永远都在赶deadline,没有一刻觉得放松的,时刻和你说话里面都透漏着deadline有多少,自己有多忙,但其实终究不过是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且deadline又比较集中造成的吧。
也有的不记事,就等着你催的时候才匆匆忙忙的给你提交,美其名曰:不好意思呀忘记提交了。其实就是没有放在心上而已,也或许觉得你一定会催着要催的时候再给就好了。而这类人,需要你不停的叮嘱,和要作业,不要也不会主动给。
剩下的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会按时上交,时刻遵守着规则。但有时候吧,比较令人头疼的就是你指定了规则,比如命名格式,总有人还是忽略,不按格式提交。有时候吧,实现是懒得再告诉他要修改自己也就默默的改了,因为他们总会自以为的创立命名规则,觉得好像顺序也没有什么所谓。就属于约束不住的outliers吧。你说一次两次,说的多了连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懒得说了。
所以一门课的deadline,给我看到的,其实是不同人的不同表现,以及如何面对规则的一种心态。有的藐视有的遵从有的创造,但制定规则就是为了方便管理,而不是随心所欲,因为你一旦加入某个课堂,其实意味着你遵从这个设置。但很多时候,加入一个课堂或许掺杂太多其他东西吧,反倒变得不自然被迫起来。所以那个deadline仿佛是自己最后的挣扎,然后解脱。
【每日一句】
天气冷到色色发抖
【梦境】
似乎没有做梦,但也可能忘记了
【每日反思与改过】
临近下班点的时候,尤其是一些东西还没弄完的时候就特别的焦虑,反倒更不容易搞定。来回试不如找到问题的根源,如果没有找到那么第二天继续,不需要纠结在那个焦急的时候做焦虑的事情。
尝试寻找帮助,要好过自己不知所措的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