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一种突发性、高致命性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迅速、病情变化快,以及较高的死亡率。2001~2011十年间,中国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人数翻了两番,从3.50/10万人增长到15.40/10万人【1】。AMI死亡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02~2015年,城市地区从16.46/10万人升至56.38/10万人【2】。
在我们的社交圈子中,如果我们的朋友、亲人,甚至是我们自己,在某一刻突然感受到心脏的不适,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然而,往往在这种危机时刻,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或者惊慌失措,我们可能会忽略掉这种危险的信号,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机。
没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岛,这一个个鲜活“嘎嘣脆”倒下的生命背后,是一个个心碎的家庭。
一、这些高危人群要当心!
①冠心病患者:特别是曾患有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他们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较高。
②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容易发生急性心梗。
③肥胖人群:肥胖人群的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④长期吸烟、缺乏运动或饮食不健康的人群: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硬化等,从而增加急性心梗的风险。
⑤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人群: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增加急性心梗的风险。
⑥年龄较大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急性心梗的风险也随之增高。
工作生活内卷,让身体分泌大量肾上腺素来收缩血管,导致血压升高。熬夜工作、玩手机、打游戏等,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甚至有些人长期吸烟、饮酒。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心脏的血管壁内皮损伤、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明显加快,一旦诱发时,血管会持续痉挛收缩、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终出现血管闭塞、心肌梗死。
二、当心这些诱发因素:
1)过度劳累:这会使得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并可能诱发斑块破裂,加重心肌缺血。
2)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愤怒等:这些情绪变化也可能诱发急性心梗发作。
3)暴饮暴食:特别是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可能导致血脂浓度突然升高,诱发斑块破损,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寒冷的环境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血管突然变窄,心肌供血急剧减少,从而诱发心梗。
5)便秘:用力排便时腹压增高,同时增加心脏负荷,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
5)吸烟、大量饮酒:这些行为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斑块不稳定,从而诱发心梗。
6)过度运动:剧烈运动或过度体力活动也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心梗。
7)饮食不当: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糖分和盐分等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8)缺乏睡眠: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9)应激反应: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或面临重大生活事件,如失业、亲人死亡等,可能引发应激反应,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当心这些征兆,它可能梗住了
出现以下症状表现时,应该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
突然剧烈胸痛或胸部憋闷,或疼痛时间超过15分钟。
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颈部、嗓子难受,心梗发作数天前就可能出现,嗓子或颈部的不适、堵塞感,也常伴有大汗症状。
上肢和左肩痛,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也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小指及无名指,可能心梗发作时出现,或发作前数天就出现不适。
持续后背痛,有些心梗患者的疼痛会放射到后背,出现持续的后背疼痛,女性相比男性更多见。
持续上腹痛,有心梗病人会把胸痛当成『胃痛』,感觉上腹部或肚脐周围有压迫感、灼烧感等。心梗发作前数天就可出现。
牙痛或下颌痛,少数情况下,心梗也可表现为牙痛或下颌疼痛。但又说不出具体哪颗牙疼,感觉上下多颗牙都疼,并且也多伴有大汗。
四、当心梗发生了,你该怎么办?
1)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保持冷静,切记!切记!。
2)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当地120急救电话。
3)就地休息:患者应立刻停止一切活动,就地平卧,以减轻心脏负担。
4)吸氧:如果现场有氧气设备,可以为患者吸氧,以改善缺氧状况。
5)如果患者有硝酸甘油,立即予舌下含服。
6)保持呼吸通畅:家属应解开患者衣领,保持其呼吸道通畅,能够顺畅呼吸,不要阻塞气道,避免窒息。
心肌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细胞,如果出现心肌细胞坏死,不能完全修复,只能以瘢痕修复的方式修复。研究表明缺血时间与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强相关,STEMI患者总缺血时间每延长30分钟,其1年病死率增加7.5%【3】。此时,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关注不迷路,微信公众号同名:郎中爱喝柴胡汤
【1】 季润青,余苑,李静.急性心肌梗死指南推荐治疗在我国应用现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02):250-252.
【2】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01):1-8.
【3】 De Luca G, Suryapranata H,Ottervanger JP, Antman EM. Time delay to treatment and mortality in primaryangioplast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very minute of delay counts.Circulation. 2004. 109(10): 1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