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这部小说是因为看了它的同名电影,最先是瑞典版,然后是美国版,觉得这个黑客女孩很有意思,于是产生了看原著的愿望。以我的经验来看,根据小说改编的影剧作品,在故事性上通常是不如原著的,这本书看完之后的感觉也证明了这一点。
先来说说故事情节,小说的时间跨度是整整一年,而电影剧情都基本上集中一个冬天。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有着更大的不合理性,且不论一个冬天调查出一桩长达四十多年的悬案有多么夸张,就单凭他们跑了那么多案发地也应该不止这点时间,这显然是电影的一个大bug。再来就是两部电影对温纳斯壮案的来龙去脉介绍得都太过含糊,这从描写瑞典社会的角度,从讨论媒体责任的角度,都失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在人物塑造上,显然也是小说更为丰满,也更为现实主义,当然也更为阴暗。当然,也不是电影一定不好,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有更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和受众。小说里的很多东西也的确不适合放在电影里。
再来说说这本犯罪小时本身给人的感觉。最明显的一点是,我能感受到书中充满了各种愤怒的情绪,有针对种族主义的(作者一生都在与纳粹主义做斗争),有针对金融业环境的,有针对新闻道德的,还有针对性暴力的。作为一本以悬疑为卖点的小说,这本书或许并不出色。但如果作为一本反映战后欧洲国家中某些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来说,它很有味道。细细品味之下,作者想要塑造的其实是一个记者的良心,这很重要。因为在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之下,在求快求独家的欲望之下,世界上真正有良心的新闻记者是越来越少了。
另外从那个女孩身上,我还意外地看到了一些自己很熟悉的黑客戒律,作者似乎很了解黑客群体,甚至于还很善于描写geek,我觉得作者自己就是一个黑客,至少应该有不少这个圈子的朋友,跟他们有很深入的交往,这使得整本书对于我而言额外多了那么一份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