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回看查理芒格的读书笔记,发现一个让我很好奇又很惊讶的一个理论。
蜜蜂的寓言:核心是道出了西方思想史上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
促进着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是依靠人的一个内心的恶德所造成的。人去追求个人利益和幸福,于是才会有了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我们贸易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交流,以及工作认真工作状态,都是因为满足我们个人的需求。人性的贪婪,欲望,好色等等,都是促进我们去奋斗的动力,或者说是人性的一种内在的需求,这个需求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因此内心潜在的恶会去刺激我们上进。
假设整个世界只是一个和善的,或者说大家每个人都是善良,平等公正的,那这个社会是建立不起来的。人们都拥有谦让,爱心这样纯粹的美德,那就是一种乌托邦的假象社会,这个社会是不能长期存在的,而支撑社会发展推动的的就是每个人心中所谓的恶。
重新回顾,确实颠覆自己价值观的一种思考,回过头来想,生活就是这样,解释不通上进心背后的远离,如果不从个人需求来看,而个人需求的满足实际就是一种恶的反应。除此之外,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并不能去为了谦让,和平,而去妥协,最终导致结果就是两国之间互都是牺牲的利益,而正是因为我们都追求的利益,都希望占据一定的好处,所以我们才会去提高商品关税,商品的价格,从而在贸易往来中获取竞争的优势。
所以我现在也才慢慢的理解,古人言:人之初性本恶的一种理念,或许人生下来,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善良的一面,但是维持社会更好的发展,就是因为我们深深心中存在着所谓的恶,这个恶并不是去放大,我们对社会造成影响那种恶行,比如说抢夺,谋杀等等,而是将我们身心中的欲望得到一种体现,反映出我们的一种行为上的改变,就比如,因为贪婪,会努力的赚钱,会去把握机会去铤而走险。因为妒忌同龄人,会发愤图强去超越他。它不是穷凶恶极,或者说已经需要到法律法规制度去规范的一种程度,它更多的是体现出人的一种阴暗面,一种内心的自我的一个需求面,而这个需求面却是我们不经意间容易忽视,但是却有一直存在的一种情感。
我诚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会存在着大量的善德,比如说尊老爱幼,平等,尊重等等,那是在不追求个人利益的一种情况下,所体现出来一种善意,但是真正追求个人利益或者幸福的时候,都会存在着个人内心的恶德的一种体现,它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也会有的善德,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包容是当我们对个人需求不需要满足的时候,所体现出来,对这个社会的种种爱意。
追求个人利益所产生的恶德,会让我们变得更好。而善德则是让我们身边的人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