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房子,关于学区房的讨论是一大热点,有个段子很流行。一对北大清华毕业的年轻父母拜问禅师,如果买不起学区房,该怎么?
禅师: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还买学区房做啥……
于是,一对北大清华毕业的夫妻,在北京有四居室的人站出来说,房子不重要,爱才重要。
这个四居室是不是学区房,作者没有交代,但是,在换房之前,她介绍说她们的小家是“地铁房、大商场、大公园、从幼儿园到中学名校贴牌全程教育。”
作者不是在北京没有立足根基,最多就是有点夫妻身为北大清华毕业生,自己还在北京顶尖房产开发公司供职,却没有在房产投资上获利的酸劲。
当然,作者也很有文采,特别是结尾两段:“我们深信我们所受的教育,绝不是仅仅为了留在北京获取户口,或者为了自身更好的物质享受,更不是仅仅为了后代能保住所谓的TOP2阶层,而是因着有立定的心志,既然通过教育晓得真理,就得以自由,不追随世俗的潮流,而是努力去服侍和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至于我们的孩子,若是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那他或在北京,或在武汉,或进渣小,或上牛中,或居豪宅,或居陋巷又怎样?他始终处于一个比所谓有房阶层更高的,永远不用担心滑落的被爱阶层。”
我很欣赏这两段,有高度,有情怀。我相信他们也有能力这么去做,寻找真理和自由,让更多人过上美好的生活。
她说,现在去武汉发展,在武汉还是得租房,因为没有武汉户口。但,怎么看,他们都不是逃离,不是loser。她没说的是,户口还在北京,以后,孩子还可以回北京参加高考。
我相信她说的每一句话,她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她最后两段话也是真诚的,虽然不一定发自肺腑,但是,爱一直是解决生存矛盾的最终武器。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不就是这样的吗,学校里写作文也是这样,最后用爱来点题,立意深远。
但听的人,因为自己的经历不同,所拥有的物质条件不同,眼界不同,所感受到的东西不同,带入的自己的不同,就会被误导。
有时候,不是故意断章取义,就是看同一篇文章,每个人都有不同想法。
我们总是很容易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而忽略自己不想面对的东西,一个真正的loser,可能就会把这个文章当作自我安慰的良药,然后跟孩子说,我爱你就够了。可是如何去爱?
我也并不认为买学区房是一个孩子的成才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有能力,我肯定会买。但是,如果买不起,我希望能在别的方面弥补这个不足,当然不能仅仅靠一句给你爱,而是,如何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这个好的家庭教育包括父母自身的努力和改善。
那对北大清华夫妇在实际生活中是在践行为孩子创造好的教育条件的,他们是有想法的,有实践的,也是爱孩子的。
但是,为了迎合那个著名的禅师段子,而在逻辑上混淆视听。
爱是一个太宽泛的定义,你做的那么好,为什么不在提炼中心思想的时候给大家一点更好的建议呢?不过,如果那么做的话,这篇文章就不一定会让你我看到了。
因为转发量上不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