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教师的专业要求
①教育理念
②专业态度
③师德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
①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②科学文化知识
③实践知识(实践性知识)
三、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能力素养)
①教学能力
②语言表达能力
③组织和管理能力
④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表现监控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⑤教育研究能力
⑥创新能力
四、教师的专业实践
教师的专业实践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认知、达到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师的专业实践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教学行为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围绕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工作以建立师生之间的和睦关系。
(3)教师对学生怀有积极的期望,意识到学生所关心所需要的东西,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4)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
1、三阶段发展理论
①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因而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②关注情景阶段
当老师感到自己完全能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③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七、“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①“非关注”阶段
②“虚拟关注”阶段
③“生存关注”阶段
④“任务关注”阶段
⑤“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的教师具备自信和从容。此阶段的特点: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自觉依照教师发展的一般路线和自己目前的发展条件,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积累了比较科学的个人实践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