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4日
《红楼梦》一书描摹主仆奴婢贩夫走卒巫医农商优伶僧道各色人物四百余众,可谓熙熙攘攘。两百余年来研究者阐幽发微各抒己见,遂成”红学”一脉。对其中人物如贾母贾政宝玉宝钗熙凤探春,又如香菱妙玉晴雯袭人并李纨等历来论者颇多,甚至专论也不鲜见。独贾环少人问津,殊可叹也。我认为大概是红学家们因其奸不若凤姐,其才不比探春,淫不及贾瑞,俗不及薛蟠,蒙宠不若宝黛,质朴不如贾兰的缘故罢。今检读《红楼》,不揣浅陋论及贾环,难窥堂奥,唯作一家言,敬祈方家指正。
一
在《红楼梦》中,贾环只是一个次要人物。尽管书中贾环先后在廿余回中出现(前八十回中有十四回写到贾环),但是不难看出他只是宝玉众多陪衬形象中的一个。即使在某些回目中作者也不吝笔墨加以描述,如第廿回,第廿五回,第六十回,第八十四回等回文字,却只不过是情节所需,“不落一笔”而已。何况,从《红楼梦》开篇一段文字曹雪芹就表明了创作意图:
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可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亦可使闺阁昭传……”
《红楼梦》有自传的因素几乎是众所周知且认可的事实,而其“使闺阁昭传”之目的也是极明显的。所以除了那块顽石幻成的贾宝玉和一干各尽妍态的大观园女儿外,其余人物均是配角,即便贾母贾政望王夫人也不例外。至于贾环,则和贾氏众儿郎一样,仅作陪衬,在小说家笔下只是构造情节的借用品罢了。再说刻薄一点,亦不过是作了贾宝玉那一番“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奇论的注脚。正如曹雪芹在第廿四回中借宝玉心中那番呆念而道出“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一样,贾环并不是重要人物。
读过《红楼梦》的人,极少有不讨厌贾环的.曾经与一二同志谈及贾环,均异口同声谓之可厌。不仅如此,还有书中人物言谈之中也对贾环甚为憎恶。不必说小丫头莺儿为赌钱说他“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更不必说贾母王夫人因嫡庶之分对其有嫌弃之心,就连作亲爹的贾政也是“见宝玉站在跟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而和贾环同为赵姨娘所生的探春也是厚宝玉而薄贾环,王熙凤则干脆一句话“实在令人难疼,要依我的性早撵出去了”。可见贾环是一个作者不喜读者不爱的形象.读者不喜欢贾环自然是因为曹雪芹描写贾环颇多贬笔,着力刻画他猥琐卑鄙惹是生非之无赖。从小说角度讲,作者因创作需要赋以笔下人物是非善恶本未可厚非。但是从全书看,贾环这个既不重要又不招人喜欢的形象却是联结诸多重要情节的关节点,离开了这个形象,既无法体现贾母王夫人对宝玉的钟爱,亦无法体现大族内嫡庶之间的矛盾,《红楼梦》许多章节也会随之黯然失色,起码“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手足眈眈小动唇舌”等回文字难以为继,因而贾环虽不是曹雪芹笔下重要人物形象却也必不可少。
据研究者考证曹雪芹家世,他是没有兄弟的,那么,贾环就完全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角色。假定没有一个集中的原型,至多是分散的几个特征组合在一起凝聚而成的一个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承认宝玉有曹雪芹的影子,那么贾环就可能有许多人的影子,绝不可能在曹雪芹作书时有一个现成的贾环的原型,即使有也绝对不会是现实中雪芹的兄弟.于是我们再次得出贾环这个人物形象在雪芹所要“昭传”而塑造的红楼人物中的确不重要的结论。即便如此,在雪芹对贾环着墨不多的几回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恶赖猥琐人物,这是读《红楼梦》的人都应该承认的,毕竟因为雪芹的刻画使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憎恶。然而,我则以为,贾环这个形象还蕴涵着悲剧。可以说贾环亦是《红楼梦》中一个悲剧人物,尽管他的“人物委琐,举止荒疏”使读者懒得同情。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其悲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正照风月鉴的人大约便只知道恶恨贾环泼了油灯里的油到宝玉脸上又在贾政那儿告宝玉的黑状罢。
二
如果说《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的话,那么贾环的悲剧便是封建家庭嫡庶之分的恶果。
在封建时代,妾的地位是低下的。赵姨娘作为贾政的妾,实际上介乎于主婢之间,相对于正室王夫人来说,她是无甚地位的。按《红楼梦》固有的说法只能算是“半个主子”。所以贾环因是赵姨娘所生,只能叫做“庶子”,与王夫人所生嫡子宝玉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堪比拟的。贾府从上到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名门大族在嫡庶伦常上也不会乱套,因而众人待宝玉自然如众星捧月,待贾环则淡薄多了。不妨来看这样几个事实:
一、通部《红楼梦》大小家宴数十次,虽描述有详有略,但是,贾环得以参与的次数可谓寥寥无几。宝玉却几乎是无处不在,不管是宁荣家宴还是寻常聚会,也不管是诗社联诗还是饮酒行令,没有宝玉简直不成文字。在这里限于篇幅我们难以将贾环和宝玉参与宴饮聚乐作一详细对照,但是读《红楼梦》的人都能明白宝玉和贾环虽有嫡庶长幼之分却同是主子,贾母和贾政没有理由这么冷淡环哥这个道理。查考《红楼梦》第廿三回宝玉去见贾政,贾政当时正在王夫人房中议事。书中写道:
“宝玉只得挨进门去。原来贾政和王夫人都在里间呢。赵姨娘打起帘子,宝玉躬身进去。”
又第廿五回写道:
可巧王夫人见贾环下了学,便命他来钞个《金刚咒》唪诵唪诵。那贾环正在王夫人炕上坐着,命人点灯,拿腔作势的钞写。一时又叫彩云倒杯茶来,一时又叫玉钏儿来剪剪烛花,一时又说金钏儿挡了灯影。众丫头们素日厌恶他,都不答理。
从上引两节可以看出赵姨娘带了贾环与王夫人同居一宅,且赵氏素日得服伺王夫人,这在封建时代是天经地义的。而贾环虽是主子,婢女们却素日厌恶他,不愿答理他,由此可知贾环在家庭中的地位。尽管如此,他仍是贾政之子,仍是爷们身份,按说贾母等人也不应在宴聚时不招贾环。读《红楼梦》时我们在那些蝶飞燕舞的场景中看不到贾环,而在饮酒听戏走亲串门中亦难见他形影,单单从贾母王夫人因嫡庶之分而偏心来解释是不够的。
二、探春和贾环乃一母所生,同为庶出,然而贾母王夫人待之亦甚亲厚,远非贾环可比,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要说嫡庶之分,探春也是庶出,而且还是女子——封建社会是重男轻女的。唯一的解释便是曹雪芹作书“使闺阁昭传“的意图使他有意识忽略了贾环与探春地位的对比,所以屡屡从书中透露探春的所作所为来作为这种有意忽略的合理解释,如把探春安排在迎春惜春之列,让贾母无法偏心。这还不够,又通过书中探春自己的话来表明探春一心想争个好声名,极力回避自己是庶出的事实。如第五十五回探春的一番诉说:
“——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又说:
“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
除此之外在第廿七回探春与宝玉谈及“做鞋”一事所发议论也可以看出探春厚宝玉而不喜欢亲兄弟贾环。许多研究者就此认为探春是“拣高枝儿飞”,是极力讨好王夫人,以免却作为庶出的自卑。由此来解释探春之所以得贾母和王夫人疼爱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不可忽略雪芹固有的意愿即对女儿的尊重——通过贾宝玉对大观园众女儿的态度反映出来。从探春得人疼和贾环不招人喜欢更能说明雪芹昭传闺阁的苦心。由此来解释贾环令人讨厌更具有说服力,那就是探春不因庶出而自弃,贾环却自弃,于是就颇有犯贱之嫌,难怪人人不疼爱他。
从上面两个事实,我们进一步认为贾环是封建等级制度的牺牲品并不仅仅在于嫡庶之分使他不受疼爱这种表面现象,更在于他和探春比较是一人为恶,一人性善。造成贾环处处令人生厌的原因则是封建等级制度对他幼小心灵的摧残,使他性格上产生了严重缺陷,这才是“牺牲品”的直接含义。另一个间接的原因是赵姨娘的嫉妒对贾环的言传身教。赵姨娘的嫉妒是因为作妾没有地位,归根结底也是因为封建等级制度作祟,因此她不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了贾环的思想行为。探春并未和赵姨娘住在一处,书中也看不出赵姨娘对她有什么教导,所以相较贾环并未受到赵姨娘病态心理的影响,也便得以在诸姐妹中善处。
三
前面我对贾环的惹人生厌的由头已经做了分析,又将之与探春做了对比,从而认为他是封建家庭嫡庶制度的牺牲品。下面再就封建嫡庶制度对贾环性格的影响以及赵姨娘对之施予的教养做一些简单的探究。
封建伦常等级观念在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家族统治者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在他们看来也是天经地义。反映在对嫡庶子息施予亲情上自然会有厚此薄彼的做法。加之,在特定的红楼世界中,宝玉“衔玉而诞”大有来头,且长大后“神采飘逸,秀色夺人”,而贾环尖嘴猴腮举止失当,自然就是一个奉若掌珠惹人疼爱,一个形同草芥少有人怜。而上下人等唯看贾母喜恶,当然投其所好。诚然,众人亲厚宝玉也因为素日宝玉待女儿体贴尊重之故,也有投桃报李的心理成分在里面。这样的亲情厚薄不均,施爱不匀的情形贾母等人自是不以为意,可在直接有所体会的赵姨娘和贾环来说却是大感刺激。同为亲子,待遇天壤,一为龙凤,一为敝屣,作为母亲的赵姨娘目睹此情心理当是大不平衡。然而自己是妾的身份,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她只能忍气吞声,唯有暗地里怀一腔嫉恨。贾环则不同,他年龄尚幼,还不知自己所处地位,在现实中他只感受到众人偏心宝玉。他不管正出庶出,却只对众人偏爱宝玉生出不平,小小心灵中自然有仇恨埋下。最刺激他的是作为一母同胞的亲姐探春也不喜欢他这个兄弟。由此,当他每天见到的是众人如众星捧月般亲厚宝玉而疏远自己时,孤独压抑而生仇怨便属自然,耳边又经常是赵姨娘牢骚一般的斥骂。可以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得不到应有的亲情温暖开始扭曲他的心灵,于是,他心里充满报复的欲望,并且很快找到了机会。且看第廿五回写道:
二人(指宝玉与彩霞)正闹着,原来贾环听得见,素日怨恨宝玉,如今又见他和彩霞闹,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毒气。虽不敢明言,却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一推,只听宝玉“哎哟”一声……
这样一来,贾环自然是触犯了王夫人,于是“又急又气,一面命人来替宝玉擦洗,一面又骂贾环”。加上凤姐从旁“提醒”,气更不打一处出,“便叫过赵姨娘来骂道:‘养出这样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种子来,也不管管,几番几次我都不理论,你们得了意了越发上来了!’”在此情形下赵姨娘自然只得“吞声承受”,可以想象到贾环听了这番劈头盖脸的斥骂,心里自是更加怀恨。
回头再看,从上引文字我们可知贾环因嫉生事已经是发生好多次了,连使女彩霞也说“你安些分罢,何苦讨这个厌那个厌的”。贾环因嫉生事,起因是贾府诸人偏爱宝玉,生事的结果却是令众人更加厌憎于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而其性格也更趋扭曲,一门心思想出心中怨气。他在贾政面前转述赵姨娘的谎言,污称宝玉强奸不遂,打了金钏一顿,金钏跳井而死,害得宝玉被他老爹打个半死。此恶毒挑拨却也可见赵姨娘平日里如何言传身教。
贾环既难蒙贾母等人恩宠,又因为自己屡屡惹是生非遭众人厌弃,于是便觉得周遭的人都对不起自己。加之本素顽劣,作为邋遢,形貌卑鄙猥琐,在宝玉光彩下他始终难以出头,且常受辱于众人,可谓生活在“白眼”之中。由此造成他的反社会人格,他变得孤僻自私嫉妒,缺乏悲悯,不相信任何人。随着年龄增大,他渐渐明白要改变这一切几无可能。他变得越来越令人生厌,却没有人从真正的关怀角度去矫正他,人格愈发扭曲。贾政对他是冷淡的,而赵姨娘的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教唆,是在有意强化他的仇恨心理。在无数次沉淀下的偏执经验下,即使有人真心待他,他也不再相信。看到众姐妹乐于与宝玉一起赋诗填词猜谜行令,心中愈发自卑,连唯一待他厚道的彩霞的劝告他也听不进去。第廿五回还写道:
贾环道:“我也知道了,你别哄我。如今你和宝玉好,把我不答理,我也看出来了。”
又如第六十二回,当宝玉瞒赃的消息传到贾环耳里后,明明是彩云受赵姨娘唆使偷东西私赠贾环,可他疑心病又犯了:
将彩云凡私赠之物都拿了出来,照着彩云的脸摔了过去,说:“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你不和宝玉好,他如何肯替你应?”……(彩云)百般解说,贾环执意不信,说:“不看你素日之情,去告诉二嫂子,就说你偷来给我,我不敢要。你细想去。”说毕,摔手出去了。……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至此,贾环把唯一善待他的人也给伤了,他也就更加孤僻了。事实上他已经完全不见容于这个家族环境。而读者于此也再难以同情。
四
倘若说贾环因为惹事受辱而致性格变异,那么,作为嫡母的赵姨娘却强化着受辱这个事实,非但不予以正面教导,反从旁撺掇,以粗鄙的言语刺激贾环。第廿回中贾环与莺儿因赌钱发生纠纷时他说出“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然后回家则遭赵姨娘斥骂:
赵姨娘见他这般,因问:“又是那里垫了踹窝来了?”……“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
这番言语颇类村妇声口,表面骂贾环,实则是宣泄心中愤懑。殊不知这样一来,作为孩子,贾环恐怕更是大伤自尊,于是心怀怨怼。而赵姨娘类似的语言随处可见,如第六十回贾环被芳官作弄,得到一包茉莉粉却以为是蔷薇硝,被彩云识出后又遭母亲抢白一顿:
“有好的给你!谁叫你要去了,怎怨他们耍你!依我,拿了去照脸摔给他去,趁着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便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仇。莫不是两个月之后还找出着个碴儿来问你不成?便问你也有话说。宝玉是哥哥,不敢冲撞他罢了。难道他屋里的猫儿狗儿,也不敢去问问不成!”到后来更是污言秽语骂贾环“呸!你这下流没刚性的,也只好受这些毛崽子的气!……这会子被那些屄崽子耍弄也罢了。你明儿还想这些家里人怕你呢。你没有屄本事,我也替你羞。”
这些话是何等刺激!完全成了怂恿与挑拨,强化着贾环的挫折感。在这样一种极不健康的教养环境中,贾环耳濡目染,自然习得许多惹人憎恶的恶习,像前面提到的赌钱赖帐后反咬一口说莺儿赖他钱,以及诓骗贾政说宝玉淫辱母婢,又有意用热蜡油烫伤宝玉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到后来,贾环的心灵已经彻底蒙上了污垢,心术不正且满怀自卑与仇恨,对周围人和事物抱敌对心态。待到第八十四回因为探病不慎弄翻了巧姐的药吊子,赵姨娘正抱怨他,却听他在外间屋说出一番饱含怨毒惊心动魄的话来:“我不过弄倒了药吊子,洒了一点子药,那丫头子又没就死了,值得他也骂我,你也骂我,赖我心坏,把我往死里糟蹋。等着我明儿还要那小丫头子的命呢,看你们怎么着!只叫他们提防着就是了。”从程高续写的后面文字看,贾环到后来已经沦为人渣,诸如偷买偷卖,日喝夜赌,对妙玉遭劫幸灾乐祸,还把主意打到巧姐头上“要趁贾琏不在家摆布巧姐出气”,竟然密谋卖掉巧姐,可见其心地险恶。而这样的变化可以说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贾环的堕落为恶固然是由于缺少良好的教育所致,而根本原因则是造成他无法得到爱与温暖的始作俑者——那个时代的等级森严的嫡庶制度。在习惯趋势下一味的冷淡厌憎,再加上做母亲的肆意挑唆,恶劣的教养方式改变了他的本性,可以这么认为,从贾环身上昭示着那个时代大家族教育悲剧的烙印。
五
记得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有一句关于《红楼梦》的经典论断:“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诚如斯言,从事教育的人当然也就看到其中的教育问题,并以之为鉴,份属自然。
在等级森严的大家族中,谁在教育贾环?不是“究不甚钟爱”贾环的贾政,更不是专宠宝玉的贾母。他们的态度对贾环是寒霜,是冷漠下的诛心之语。当然作为贾氏一脉,贾环也算个主子,所以把他推给了学堂,至于家庭的教养就成了赵姨娘的责任。而赵姨娘的教育方式和态度是挑唆与嘲讽,说是心灵摧残不为过。按今日观点看,切忌在教育儿童时说反语,保护儿童自尊心就是明证,贾环就是违背这一教育规律的恶果。另一个情形也应该引起注意,贾环既得不到正面的教育,同时还目睹着众人对哥哥宝玉的偏爱,对不公的感受在无数次经历中强化,形成自暴自弃的心理,灭失了他本性中对善恶的判断,压抑的环境和日渐扭曲的个性促使他从心灵内部开始糜烂。由此,我们不妨引申到现在,在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是反对偏爱学生的,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喜欢那些偏爱的老师。但值得深思的是,我们往往注意到偏爱对受到偏爱的学生产生的副作用,却忽略了偏爱本身对另外学生产生的挫伤。没有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也就没有健康心理产生的土壤。所以,我们应该更认识到教育者偏爱对儿童心灵的危害,避免在幼小心灵中埋下嫉妒、报复与仇恨而影响他们将来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
《红楼梦》成书以来,读者不乐见贾环这个形象是不争的事实,这说明了曹雪芹在创作中塑造人物的穷形尽相。然而,我们亦不能单单从个人喜好去菲薄书中人物,更应该看到在这个形象背后的悲剧意义。从封建礼教对等级制度的维护,到家庭教养环境和教育者态度的畸形,都注定了贾环是一个当然的牺牲品。发掘其中蕴涵的现实意义,无疑会对今天的儿童教育找到可资借鉴的东西,倘若说本文的意义,意义便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