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老师写的“琴瑟和鸣”
小熔:今天汉式婚礼的女主角,80后,习古琴七载有余;善茶道,学国学;现又研习书法、太极,设“禅茶琴韵”生活馆,致力于将旧时文人雅事复制到现代来体验,用严肃一点的话讲就是在“宏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有思想的新娘子
小熔与我,先是书法同修,后又为古琴小师傅。当11月底在一起书道同修雅集上,小熔宣布“我要结婚了”,确实惊到了大家,因为11月初才知其交友,不到一个月就宣布“闪婚”,这与传统文化真是一个很大的反差。但从小熔羞涩而又淡定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的坚决。
婚礼邀请只是以微信形式,个人接龙式接受,很简单又不失个性。我是第一次接到这样有特色的邀请,有点好奇,这个小姑娘的婚礼策划会如何横空出世呢?
婚礼邀请函
茶会、弹琴雅集与婚礼如何结合?小熔在结婚前三天一如往常,依旧早睡早起,谈定如旧,甚至还在给我上古琴,完全没有姑娘们婚前的忙碌。尽管她告诉我有些焦虑,我上课时略有感知,但总体上还算可以。这个有着清晰目标的80后女孩子,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签名台
2日如约而至,一反常规的迎宾议式,没有大幅的新郎新娘结婚照画报(经验证明婚后此大幅照成为鸡肋,难以见人而束之高阁,不能丢也不敢撕且占地),也不见新郎新娘,映入眼帘的只是一大红色签名台和一位汉服女子,来宾们各自签名入婚礼大厅。
大厅内没有摆设T台及复杂的背景,只按汉式婚礼要求,在墙上挂了一块红布、一匾,台前置一小方桌,二边各有洗手盆及红毛巾。而喜台前一圈则由六位茶艺师各自摆放了茶台,喜气、雅致且不尽相同。且暗合着“六六大顺”之意。
这样的陈设,让参加惯极尽奢华的现代婚礼的我为之兴奋,新奇如孩子般穿梭在各茶台间,拍这拍那,不亦乐乎。毎个摆台都是由茶道师们的精心摆置,以体现每位主泡的不同审美。
各俱风格又不失喜庆的茶道摆台
来张美女茶师们与新郎新娘的合影。特别这位小姑娘,更是有模有样,娴静有嘉,惹人驻目。
怎一个美字了得
我们茶道主泡师是书道同修的慧盈,人如其名,聪慧美丽,其所泡之茶更是有香有韵,喝这样的茶是一种享受。
美的不要不要的
泡茶前,由师傅拆开本次茶会的目录卷。
师傅师母恩爱有加
共三品茶,由浅至浓,喻义夫妻恩爱由浅至深。
茶品单
汉式婚礼不同于西式婚礼,也不同于明清的中式婚礼,而是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是我华夏之风的传承。本次汉式婚礼策划是简化版,过程体现了新郞新娘的互敬互爱。据查同牢合卺 是正礼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同牢”指新夫新妇共食一鼎所盛之肉。“合卺”指新夫新妇各执一合卺杯,相对饮酒。《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洗手入席
这比“一颗永流传”是否更接地气与实际呢?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觉得把日常生活环节引入仪式,更有利于教导与建立新婚夫妇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的共同认知。
同牢合卺
最让我触景生情,内心震撼的是一对新人向双方父母行跪拜大礼。现代讲“平等、自由”,而实际上只是孩子们的“平等与自由”,父母则如牛马,只能讲“付出”不可言“要求”,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绑架者”。虽然整个婚礼新郎新娘没有说一句感谢父母的话,但这诚心诚意的跪拜大礼足以体现对父母之大恩的感激,也以此表明新夫新妇嫁娶后都会融入双方家庭,视对方父母为自己的父母。
这对80后以自身践行中国传统之文化,让我从中得以亲身体验文化传承之力量的伟大,这就是一种“正能量”。感恩他们给我一次与传统文化零距离的接触。
向双方父母行跪拜大礼
本次婚礼除了茶道还有宋代香传表演、古箫、古琴、清唱。参加婚礼宾客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汉服、旗袍,各具特色,如同穿越般。
各路神人
一场印象深刻的汉式婚礼,特记之。最后让书道同修们也沾点喜气,一起(17)共成长(慧盈躲哪了?)。
书道同修
师傅师母的大礼,羡慕!也借此恭祝小师傅:白头携老、永结同心、早生贵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感谢新郎新娘特别精心为来宾们准备的喜礼。
喜糖及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