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太合音乐集团旗下百度音乐正式进行品牌升级,百度音乐将变身为“千千音乐”,同时启用全新的LOGO和域名,以便更好地与太合音乐上下游全产业链相融合,实现各个模块的联动效应。改名后的千千音乐还有机会重回巅峰吗?下面鹿豹座平台小编就来带你一起分析一下。
从“千千静听”到“千千音乐”
千千音乐的名字来源于早期曾风靡一时的音乐播放软件——千千静听。诞生于2002年的千千静听在PC时代是听歌的必备软件之一。2006年7月,百度收购了千千静听。据相关数据显示百度公司此时仍占据音乐搜索市场92.8%的份额。而在2009年的一份报告中,百度的市场份额减少到45%。2011年百度公司旗下音乐平台ting上线主打正版,2012年至2013年间百度公司又将旗下所有音乐产品整合更名为百度音乐。2013年7月,“千千静听”PC客户端也正式更名为百度音乐PC端。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从打开网站搜索歌曲,变成了打开APP直接搜索歌曲,百度音乐的用户也从PC端迁移到移动端,但由于整体传播和社区等功能发力较为缓慢,百度音乐逐渐落后。此后的2015年,百度音乐作为百度公司“航母计划”的一部分,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获得了太合音乐集团的版权资源,但市场份额方面仍没有显示较大优势。2018年在线音乐移动平台第一季度活跃用户规模数据中百度音乐位居第七。因此前一段百度音乐再度改回“千千音乐”,试图通过改名改变现状。
解决版权才可能重回巅峰
作为曾经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的软件,千千静听的市场地位正如今天的QQ音乐一般。而百度,曾经凭借着搜索引擎入口的优势,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这样的现象从百度惹上版权官司后逐渐被打破,百度音乐和百度影音因版权问题开始从主流市场消失。到了2015年12月,由于国家和行业对于版权的重视程度空前严格,百度最终不得已将音乐业务与太和音乐合并,百度音乐从此其实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这一切都是音乐百度音乐没有版权,否则按照百度的搜索流量优势,百度音乐可以迅速积累大量精准用户。可在目前的数字音乐平台竞争中,有没有版权,才是成为主流音乐平台进军主流市场的基本门槛,可以说也只有庞大的内容资源,才支撑得起庞大的用户量。
产品 流量也缺一不可
除了版权,产品、流量也是千千音乐回归路上的两大门槛。纵然版权方面太和音乐愿意再给些投入,但在用户流量方面,因百度音乐本身就不是百度战略性产品,无法得到百度全力支持基本上不存在大流量渠道长期倒流的可能,因此只能找出特色寻找好细分市场通过一些有限用户裂变突破出去,才有可能回归主流。这样一来,千千音乐又陷入了寻找细分市场和产品定位的死局之中。因此,千千音乐要想在短期内重回巅峰赛道,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
目前在线音乐行业仍是腾讯系一家独大的场面,并且近期还有赴美上市的传闻。这对改名重新起步的千千音乐而言,会是压力也会是动力。至于千千音乐能否在时间的见证下在多家音乐平台间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来?鹿豹座平台小编和你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