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老同学去滨江公园逛了一下。江边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摆摊的人很多,就像个集市。
允许摆摊经营是完全正确的。既能丰富百姓生活,又能解决就业人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管理太紧,就失去了休闲意义。在法律、规章的范围内,应当宽松管理,这是热闹场所的基础条件。
想起以前芜湖江边,没有这么多人,只有几个钓鱼者,还有零散的人坐在江边想想心思。现在为什么江边如此繁华?我想了一下,应该是一下几个原因:
一,城市拆迁,散落开来的居民,返回市中心时渴望熟悉的地理坐标。
二.在生活工作压力下,宽阔平缓的长江,能让人暂时摆脱钢筋水泥的丛林。
三.外地人口大大增多,他们站在江边,不仅是看稀奇,也是隐约的望乡。
从以上因素可以看出,江边游客不会减少,只会越来越多。所以滨江公园可以继续大力开发。在不影响航线的基础下,建立更深更大的水上平台,要有挂满彩灯的中型游船,穿梭往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要有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场景,这样肯定会大受欢迎。滨江公园水面环境是超过外滩的,应该更好利用。
江边需要什么?一是上面提到的船,二是楼。这种楼不是楼房,而是楼阁。可以登高望远,品尝佳肴。中国古诗词中的名楼大多在湖边江边,文人墨客游玩之余,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篇章。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那么芜湖江边的风景是不是要差一点?李白当年站在芜湖东梁山上,已经给出答案:“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无论黄鹤楼、滕王阁还是岳阳楼,无非江水滔滔,烟波浩渺。对于芜湖来说,诗仙作证,尽管造楼。只会出名,没有风险。现实例子:南京2001年造的阅江楼。
从人文方面来说,无论江海湖泊,风景都不能让开发商的楼盘独享。亿万年形成的自然景观属于全人类,那些富人可以花钱买来更好的“风景房”,而普通人也肯定应该得到免费的观景平台。何况贫富只是相对,只要换一处风景,所谓富人,还是和普通人一样需要观景平台,所以说这是普世的价值观。谁来提供平台弥补差距?这就是国家政府一直努力的事,例如许多新建公园。想到新闻上有些地方的景区运营企业,甚至修围墙“围”住风景,完全是背道而驰,当然应该拆除。我个人觉得,“拆除”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轻的处罚。
有楼有船,芜湖的滨江公园就会接近完美了,这不仅是文人墨客的万千感慨,更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种传统审美观念,深深扎根于国人的心灵。何况天时地利,自然条件极佳,可以打造出真正的诗意中国。
注:原文发布于自己网站:关于芜湖滨江公园的感想_散文随笔_轻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