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爷爷生日,所以特以此篇来祝福爷爷68岁生日快乐。爷爷是一名建筑工程师,他除了工作之外,还热爱读书,爱写毛笔字,爱看新闻联播,对时事和政治的关注远大于很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
我与爷爷的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小时候每年过年,爷爷都要叫上我,我们一起买红纸、买墨汁,然后裁纸、写对联,爷爷的毛笔字写得很好,他那时候常对我说“你也要好好练习写字啊,以后过年咱们家的对联就要由你来写”。我当时听到这句话感到很紧张,因为我的毛笔字写得并不好,觉得自己难以承担此重任。爷爷的毛笔字写得很好,周围的街坊邻居都会夸爷爷的字好看,甚至还有人拿着自己买来的纸,到家里来让爷爷帮忙写对联。爷爷也会发挥自己的爱好与热情,帮助来访者写好每一副对联。每次看到现在流行的那些书协的人各种泼墨和狂舞,我都会想起爷爷的书法。爷爷不仅毛笔字写得好,钢笔字也很不错,只是他现在眼睛不太好,所以已经不再继续写字,不然我觉得以爷爷的草书,甚至可以去申请非遗。当然一家之言不可信,这里就当是我在夸张地表达感情吧,因为在我眼里,确实如此。
除了书法,爷爷在读书方面也影响了一家三代。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出去玩,他总会带我去新华书店,那时候的书店不像现在一样,到处弥漫着网红风,商业气息浓重,相反,那时候的新华书店,最多就是卖一卖mp3等电子产品,不会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奶茶、咖啡、甜点。爷爷平常生活节俭,但是他每次带我出去,都会让我挑书,然后买给我。他之前给我买的杨红樱和郑渊洁,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我现在都清楚记得马小跳、安琪儿、舒克、贝塔、大灰狼罗克等。在我稍懂事起,爷爷教我读《毛主席语录》,四大名著等,所以我对《红楼梦》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此外,爷爷在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也买过不少书,所以我们家现在还有那种定价3、4块钱一本的四大名著,还有各种定价很便宜的词典等。那些都是古书了,但是保护得还算不错,翻开里面会看到爷爷在上面写的“X年X月购自X地”。小时候是爷爷买书给我,现在终于轮到我反哺,读本科期间我买了不少书,拿回家以后,爷爷也会经常翻阅,他甚至还和我聊韩寒、蒋方舟等新一代作家。
爷爷是一个思想较为保守的人,他很注重传统的礼节,这和他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也有关系。我记得有一年,我们家族需要做家谱,于是家里聚集了很多客人,爷爷招呼客人都入座以后,自己便没有席位可坐,当时我听到有声音夸赞爷爷“大户人家长大的人,出来就是不一样啊”。爷爷小时候确实生长在所谓的大户人家,他的家里是能请得起长工的那种,他经常与我谈起自己小时候的严格家教,并且他也用这种言传身教影响着我。有些我小时候形成的生活习惯,一直到现在也有坚持,尊敬老人,以客为尊,以前我并没有觉得那是什么了不起的习惯,但是后来和很多人一起吃饭、共事等,看到一些反面教材,才感受到爷爷对我的教育,是多么地符合普世价值观,对我来说又是多么重要。
爷爷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奶奶,他原本不喜欢智能手机,看到奶奶天天玩手机,他表现得很不屑,但是自从某次他参加了自己的老年同学聚会以后,便开始对微信群聊很感兴趣,于是我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给爷爷,他现在不仅自己玩得很好,还建立了自己的社群,与他的老年同事们分享生活和新闻,一群老年人在里面畅谈时政,讨论自己的独特观点,看上去很欢乐。看到爷爷与新时代的生物接轨,并且还能继续发挥自己的爱好时,我感到十分开心。
我很庆幸自己有一个尊重传统又乐于接受新知的爷爷,他不曾因为年龄变老而与社会脱节,他曾参与过很多铁路和桥梁的修建,但一直为自己没有参加青藏铁路的修建而感到遗憾,他热衷于研究一带一路,每天关注着新闻联播,也热爱着自己的国家。我感恩爷爷对我的引导与约束,也感谢他对我的言传身教。希望爷爷身体健康,安度晚年。
经爷爷同意,我在这里附上几段爷爷退休后收到的他的老同事写给他的邮件,关于他们年轻时候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看了觉得惊险又有趣,所以拿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