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获得易仁永澄共读资源站,可以随大伽重读这一本,我很开心。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在其陪同下也只读了这些序言、目录。曾经我是如此地忽视这些序言与目录,这大概只是我在决定购书前会大概看下的内容,可在大伽的共读下却真是读出了许多的新意。就如许多活动伙伴所言,真是共读的是同样的书么?
简要记录收获如下:
一、译序
老师从这看出了“故事+感受+行动”的结构,对照了下,还真是如此;但是若不对照,我是永远看不出这一层结构的;需知这本书购来后,我是“看完”了的。
二、目录
老师分析先是觉得没有层次;再细看,发现是以第二篇章为核心的,然后感知到非常精准、稳固的结构。我当初阅读完全书也是有这种感知的吧,只是不知为何除了书上零星的一点划重点,没有留下什么只言片语;应该是当初想着要好好细读、复读的吧,只是时间跨度太大了,以至现在若没有人领读,我还真是完全不记得了。
在这里,老师用到结构力来说明,讲到了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很惭愧,橙子结构力的课程我是学了,还学完且做了书手笔记了,但是只有印象,没有留下任何可以直接操作实践的点,不是课程没教,而是我没有形成自己日常可操作的点。算是白学了,课程在、笔记在,将来若有机会再行写文重新梳理输出。这时候觉得每日写文真好,通过写作记录、思考所学;思考深入才有实践深入。从这个意义来说,也许以后我的写文也可以暂先围绕自我成长来写;反正目前阅者寥寥,刚好适合自说自话。扯远了。
三、序言
老师领读的一句很是经典:“读书的第一点:回到作者所处的时代、时间来理解他的所思所想”。学生时代,我就感知到每一时代、年代的作者著作都存有当时代的特征及烙印,即通常的“时代局限性”;语文老师教导要跳出作者的时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看待问题。这通常是理解为贬意的,老师的解读却是一种褒奖,让我耳目一新。同样的观点却是不一样的内涵。
这一篇读后感与其说是读这本书,不如更确切的说是读易仁永澄的解读版有感;本来觉得发不出来,但是每日一文今日的尚无着落,就先发了,完成更重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