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九周强化班精讲精练及答案,优秀生看过来!

进门考                                                                  

常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美丽,不仅仅有富(shù)    ▲  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依

旧有青山叠翠、碧水常流的生态:不仅仅有秀丽山水对城市的青(lài)   ▲  ,更有深厚人

文精神的绵(gèn)  ▲  和弘扬:不仅仅有现代化的城市风貌,更有现代城市文明的内(hán)

   ▲  和依然博动着的优秀文化基因。有人认为,在常熟这样一个经济发达地区谈文化,其实这里的文化已经超乎了物质。

    (l)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富(shù)  ▲   ②青(lài)  ▲   ③绵(gèn)  ▲   ④内(hán)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

  ▲  改为  ▲       ②   ▲  改为  ▲    

2.默马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②亭亭山上松,   ▲    。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③   ▲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     ,归雁入胡天。           (王维《    ▲    》)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     。       (崔颢《黄鹤楼》)

⑥几处早莺争暖树,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⑦自康乐以来,   ▲     。           (  ▲    《答谢中书书》)

    ⑧春冬之时,   ▲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名著阅读。(10分)

(1)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填写表格中的相关内容。(3分)

 

作者

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    A    (国籍)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记者、通讯员。

采访时间

1936年6月至10月

采访

路线

从    B    (地点)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最终回到西安。

采访

对象

有以    C    (人名)为首的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有游击队队员和红军战士,还有普通民众等。

采访

内容

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在此以前,我得继续写我的报道,因为我们已经写到红军在西北的会师。我把毛泽东主席关于这六千英里的长征的旧体诗附在这里作为尾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请简要说说“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的起因是什么?(2分)

 ②请联系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各用一个短语概括完整《七律·长征》中依次为我们展示的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    ▲      ▲  、喜踏岷山雪。(2分)

    (3)学校将《红星照耀中国》列为“大阅读活动”的必读作品,请你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为这部“红色经典”写几句推荐语。(不超30字)(3分)

授新课

表现手法;意象;画面描绘;赏析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结合诗歌的前两联,说说“白也诗无敌”的具体表现。(2分)

 

 

2.尝试概括第三联景物描写中能传诸后世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含义。(3分)

 

3.如果你和李杜“细论文”,请你谈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写法之妙。(3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互动操练

一.文言文阅读

晚游六桥待月记①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②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提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③,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④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此文为作者辞去吴县知县,乘兴漫游吴越时所作;②石篑:作者朋友,公安派作家;③罗纨,丝织品,这里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很多;④夕舂:夕阳的代称。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今岁春雪甚盛                      与杏桃相次开发

 A. 急湍甚箭(《与朱无思书》)       B.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             止午、未、申三时

 C.   故渔者歌日(《三峡>)        D.  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4分)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竞不忍去。

  ②安可为俗士道哉?

3.“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但文中写月只有寥寥几笔,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4.苏轼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了本文,你觉得作者能成为第三位“闲人”吗?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互动操练二

过 河

周涛

①这时我才发现,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一路走了二十多公里,它都极轻快而平稳,眼看着在河对岸的酒厂就要到了,它却在河边突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过河。

②它是那样怕水。尽管这河水并不深,顶多淹到它的腿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河水清澈平缓地流着,波光柔和闪动,而宽度顶多不过十几米,但是它却怕得要死。这匹蠢马,这个貌似矫健的懦夫!它的眼睛惊恐地张大,前腿劈直胸颈往后仰,仿佛面前横陈的不是一条可爱的小河,而是一道死亡的界限或无底的深渊!

③我怀疑这匹青灰色的马儿对水一定患有某种神经性恐惧症。也许在它来到世间的为期不算很长的岁月里,有过遭受洪水袭击的可怕记忆,因而这愚蠢的畜牲总结了一条不成功的经验。像一个固执于己见的被捕的间谍似的,任凭你踢磕鞭打,它就是不使自己的供词跨过头脑中那个界限。

④我想了狠多办法——用皮帽子蒙住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驰,然后暗转方向直奔河水,打算使其不备而奋然驰过。结果它却在河沿上猛地顿住,我反而险些从马头上翻下去。不远处恰有一座独木桥,我便把缰绳放长,自己先过对岸,用力从对岸那边拽,它依然劈腿扬颈,一用力,我又差点儿被它拽下水。

 ⑤面对如此一匹怪马,我只好长叹:吾计穷矣!但今天又必须过河,我必须去酒厂:倘要绕道,大约需再走二十公里。无奈之下,只得朝离得最近的一座毡房走去,商量先把马留在这里,我步行去办完事再来取。

⑥一掀开毡帐,我就暗暗叫苦,里面只有一位哈萨克族老太太,卧在床上,似有重病。她抬起眼皮.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没有神采: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自己站起来也很困难似的。看样子,她至少有八十岁:垂暮之年,枯坐僵卧,谁知哪一刻便灵魂离开躯壳呢?可是既然选了门,总不好扭头便走,我只好打着手势告诉她我的困难和请求,虽然我自己也觉得等于白说。

⑦她听懂了——其实是看懂了。摆摆手,让我把她从床上挽起来,又让我扶她到外边去,到了河边上,她又示意,让我把她扶上马鞍。我以为老太太的神经是不是也不对劲儿了?她连路都走不稳,瘦弱得连躺着都叫人看着累,竟然“狂妄”得要替我骑马过河,这不是拿我开玩笑吗?我这样年轻力壮的汉子尚且费尽心机气喘吁吁而不能,她?能让这匹患有“神经性恐水症的马跨进河水?我无论怎样钦佩哈萨克人的马上功夫,也不能相信她眼前这种可笑的打算。

 ⑧可是当我刚把她扶上马背,我就全信了。她那瘦小的身躯刚刚落鞍,那马的脊背竟猛然往下一沉,仿佛骑上来一个百十公斤重的壮汉,原来的那种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顽劣劲

儿全不见了,它立得威武挺直,目光集中,它完全懂得骑在背上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如士兵遇上强有力的统帅那样。这马不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分了。它当然还是不想过河,使劲想扭回头,可是有一双强有力的手控住了它,它欲转不能,它四蹄朝后挪蹭的劲儿突然被火烧似地转化为前进的力,踏踏地跃进河中,水花劈开,在它胸前分别朝两边溅射,铁蹄踏过河底的卵石发出沉重有力的声响,它勇猛地一用力,最后一步竟跃上河岸,湿漉漉地站定。

⑨我把老太太扶下马,又把她从独木桥上扶回对岸。然后在她的视线里牵马挥手告别(我不敢当她的面上马)。她很弱,在河对岸吃力地站着,久久目送我。

 ⑩此事发生在一九七二年冬天的巩乃斯草原,而天山,正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闪闪发着光。

1.文章开头写“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第⑧自然段又写“这马不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分了”,前后是否矛盾,该如何理解?  (3分)

 

 

2.第⑨自然段中“我不敢当她的面上马”包含了“我”哪些复杂的心理活动?(3分)

 

 

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描述民族性格的作品,在文中作者只用了哈萨克老太太这个人物就勾勒哈萨克人坚韧执著的民族个性。

B.文中成功运用欲扬先抑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C.在作家温婉细腻的笔端,流淌着他对人生与自然的思索,奏响了一支极具西部风情的生命赞歌。

D.作为一篇优秀的小小说,本文在情节的铺设上很有讲究,可谓生动曲折,波澜起伏。

4.批注是我们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仿照示例,完成相关批注。(4分)

原文:她抬起眼皮,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没有神采: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自己站起来也很困难似的。

批注:此处运用精彩的比喻,将哈萨克老太太的目光比作“风沙天的昏黄落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的年迈体衰,毫无精神,让“我”更感沮丧,且与后文形成鲜明的反差。

原文:此事发生在一九七二年冬天的巩乃斯草原,而天山,正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闪闪发着光。

批注:   ▲       ▲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509评论 6 50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806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875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441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488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365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90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062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500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706评论 3 33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834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559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167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7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12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958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779评论 2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