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日记616】因为疫情的关系,锻炼少了,体重也涨了一些,最近开始通过Keep来进行一些健身运动。虽然练的挺努力,精神状态也变好了,不过体重变化不明显,主要还是跟饮食有一定关系。自己在饮食上面,需要提升一些自控力和辨别能力。
不过自控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比如说要吃个麻辣香锅,我知道这个很香很好吃,但是油比较多。其实纠结于要不要吃的时候,思考一下,难道“不吃”就是理性,“吃”就是感情的吗?
一个感情是想吃香锅,它为了说服其他感情,会列举各种“理性”理由——难得一次不要紧啦,跟同事一起还能交流感情。
但是不吃香锅,也是一种感情,这个感情是想获得健康和长寿。这个感情也会列举“理性”理由,说香锅吃多了身体容易变胖。
也就是说,每一个感情模块都在使用理性来帮自己说话。 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武器。我们知道,多巴胺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是帮助我们评价一件事价值有多大的一个标尺,理性也是演化的产物之一。
每个模块的工作方式,都是感情,并没有哪个模块比哪个模块更理性 —— 各个模块都可以调用理性。我们的意识以为自己在做理性分析,其实意识只不过是在倾听各个模块用理性来为自己找理由而已。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从感情开始,以感情结束。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工具,感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自控的关键不是调动理性,而是调配感情。这么说来,锻炼自控力“肌肉”的方式就不太可靠。换一个思路来说,我们要调配感情的强弱对比,就是希望“不吃香锅”这个模块的力量变强。模块变强的机制就是“满足感”,这次吃香锅战胜了别的模板,吃香锅的体验很棒很满足。下一次争论的时候,“吃”这个模块的力量就会变强。
所以基本逻辑应该是这样:在争论中获胜->获得快乐奖励->自身力量更强->下次争论更容易获胜
这正是自然给我们设定的激励手段,快乐的感觉让正反馈让我们更容易沉浸到短期的满足和冲动当中。
【下一步行动】
从这个逻辑出发,我们面对的很多自控问题,就有了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比如有一个机关,只要老鼠,碰一下机关能得到食物。老鼠代表你的感情,机关代表你是否接受这感情。以前的方式是推开老鼠,不让碰。现在更合理的方式是允许老鼠碰机关,但是碰到机关之后不给食物。没有了正反馈机制,老鼠自己也就不会去碰机关了。
自控的方法不是压制,而是接纳与化解,想刷抖音,那就先承认想刷,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为什么要刷,分析分析“刷”这个感情到底是什么性质……你慢慢可能就不想刷了,继续工作也不会那么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