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与判断》这本书讲的是决策判断背后的原理,涉及了诸多的心理学知识,书中有两章提到选择性知觉与认知不协调的概念,现在从健身运动角度出发,解读一下运动不被大众所了解的问题。
一. 运动负荷太大,超过体能极限,这一说法可靠吗
健身运动最难突破的是每一组动作最后一两个,比如,做俯卧撑,一组做20个,刚开始的十个对于人们来说非常简单,而到了每组最后三个,五个左右的时候,许多人都无法标准的完成。这是为什么?
有的人说,因为体能随着每一次的动作完成而被逐渐消耗,剩下最后几个动作的时候,运动部位的能量已经所剩无几,所以动作很难完成。
诚然,体能的消耗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但这只是部分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视,那就是在接近运动的极限之时,人本能的会暗示自己即将达到极限无法继续下去,这一心理导致本来可以完成的动作无法完成。
什么意思呢?比如,你要做20个俯卧撑,也许完成20个非常困难,但是这个数量符合你的身体素质要求,当你做到17个的时候,你的身体已经感觉到极度的疲劳,即将达到力竭状态,这个时候人潜意识里面会产生一种想法:此刻我的力气已经耗尽了,还剩下三个我真的没有办法完成。一旦出现这样的想法,你的身体会真的停止继续用力,导致你无法完成20个动作,即使你本来可以完成。
这一点和书中“选择性知觉“一章里提到的结论如出一辙。书中提到,我们的知觉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预期所决定,这些预期建立在过去和前进的基础上,知觉不仅仅受到人们的预期的影响,也受到了其愿望的影响。因为人性本能里面的懒惰,在疲劳的时候,人会产生已经尽力,已经竭尽全力的想法,大脑会产生无法再继续努力的错觉。由于选择性知觉,体能会相应地随之发生变化,既定的运动目标就真的无法完成。
二. 长期运动者保持习惯那么久,是因为毅力强么?
人们对于保持运动习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有一种不太正确的说法,大部分人对他们的评价很高,因为他们很有毅力,一件事情再辛苦,也能坚持到底。然而,真的是这一个原因么?
能保持长期的运动习惯背后有诸多心理学上面的原因:
原因一:长期运动爱好者一方面,心理上收获了运动的快感,另一方面,生理上收获了身体机能、精神面貌的提升。
原因二:人会倾向于维护自己已经付出过努力收获的成果,锻炼几年的人往往身材、精神面貌都有巨大的改变,此时若让他们选择中断运动的习惯,那么他们将会损失很多东西(运动的快感,身体外形的反弹),也就是说,以前努力获得的东西都将不复存在,由于人的本性,个体会选择继续运动以维持自己已有的收益,这其实也是长期运动爱好者坚持运动,不需要他人督促的一个原因。
书里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往往想要减少或者避免与自己心理上的不一致。正如在政界选举时候,一些中立派选民有的时候会随意挑选投票支持对象,他们心目中本来没有满意的领袖人物。但是如果在他们投票完之后再去征询这些选民的意见,会发现选民会有意识的为自己已投票的领袖说好话。因为人们在心理里会倾向于维持自己行动与想法的一致性,既然已经投了这个领袖,那么他们会在告诉自己的同时也告诉别人,这个领袖哪些地方比其他人好。
书中提到的这个理论笔者认为这并不全面。笔者认为,人的行为与心理具有互相监督,互相激励,互相反馈的机制存在。比如,想要运动,想要收获好身材的心理会激励人们去运动健身,对于长期健身运动爱好者来说,前面已有的大量付出会反过来作用于他们的心理想法,通过运动带给他们的收获会改变他们的心理认知,原来一个对健康不太重视的人在长期运动之后会逐渐对健康运动越来越重视,这其实也是他们能够保持长期运动习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原因三),笔者本身已有多年的运动习惯,这一点我体会颇深:几年前不太重视身体健康的我现在觉得它越来越重要,已付出的行动逐渐改变了我对这件事物的认知。
以上便是笔者在阅读《决策与判断》这本书之后,结合实际生活的现象,联系书中理论得出来的一点小结论,推广开来,其实这一结论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限于篇幅,留在后面的文章里进行讨论。如果有机会,希望能与各位读者进行沟通交流,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想法,欢迎留下你的评论或故事,我们一起共同分享,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