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焕菇凉
对啊,我就是那个在工科学校上学的文科生,而我,并不以此为耻。同样,我希望你也不以此为耻,不因此放纵自己,不因此看不到希望。即使我们是工科学校的文科生,但我们同样可以因为努力而活的熠熠生辉。
1.
高中的时候,目标只有一个“考上大学”。老师、家长都不停的絮叨着“好好学习,只有考上大学了…才能…”,我身边的同学没一个敢放松警惕的,好似所有人的世界里只有“学习”二字。
考完后,以为解放了,直到成绩出来填报志愿时我真的懵逼了:“到底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啊?”这些问题是我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农村孩子从来都没有思考过的,我真的以为上大学只是选一个想去的地方,学一个看起来好像很牛逼的专业。
别问我“难道你就没有特别想去的高校吗?你都没有梦想的象牙塔吗?”,我说了,我是“没读过多少书的农村孩子”,我的高中虽然是很有名的学校,但很多人对大学并没有多少概念。其实,单单这一点我挺羡慕那些城市的孩子,他们掌握着最丰富的讯息,她们的环境会帮助她们选择最适合她们发展的道路。
高考后,我选择了一个想去的城市:太原,选择了一个听起来超级牛逼的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已改名为广播电视学)。为了保证100%可以拿下新闻专业,我用高分选了中北大学(新闻专业在陕西只招两个人)。尔后,我也成了那个被讥笑的“在工科学校读文科专业”的人。
对啊,我就是在兵工学校读文科专业的人。但是,并不是在工科学校读文科的人就是low逼,在工科学校读文科就没有出路。如果你已经进了大学,请相信四年后你会成长成什么样子不是取决于你选了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而是取决于你自己。
2.
他们都不像“工科学校里的文科生”
拿我们学校举例,我所在的学校是兵工类院校,比较强势的专业都是跟兵工相关的武器类、机械类等专业,测控、仪器、安全类都不错。毕业生不论是就业还是考研,相对我们文科类专业要好得多。当年的校招我是见识过的,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很随意就可以签一个不错的工作,而我们班,快毕业了真正签了工作的没几个。看,这就是差距。很现实,在很多企业HR的眼里,我们这群工科学校的文科生真的太差了。
然而,工科院校的文科生真的很差吗?我看未必。我一直相信再牛逼的大学也有low逼,再low逼的大学依旧有大咖。在工科学校,文科生真的没有那么差。
在我的身边,有伙伴直接保了牛逼高校研究生的,有创业成为大咖的,有在各省电视台的,有进世界五百强大企业的……有能把四十多人名字写到一首诗里的才子,有还没毕业就出书的文人……他们,从来都不差。他们是工科学校里的文科生,却一点也不像别人眼里的“工科学校里的文科生”。
3.
所谓的没优势就是你增值的好机会
在我小心翼翼的踏入学校后,我就明白我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我是那个扔进人群里再也找不到的人。鉴于我是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却死扛不服输的人,所以,我暗下决定重新刻画自己。
(1)我是一个脸蛋丑读书少见识短的妹纸,幸运的是,我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索性就把眼前所有的不堪当做改变自己的动力。大一的时候,我加入了4个社团,两个跟我的专业相关的社团,两个为了改变自己的兴趣社团。那时候我是寝室里“最用功”的人,早晨不到8点就出门了,晚上快11点才回寝室,以至于有段时间舍友集体说“感觉好久不见你了”。我是学新闻的,大一的课程全部是基础的新闻理论,在全班人还只是在学习最基础的理论时,我已经能够掌握消息、通讯和评论等新闻体裁的写作,在老师还在教授“采访技巧”的时候,我已经独立完成了采访获得校长奖章荣誉的学生,完成了对学校专业能手教授的采访。那个时候,我还是大一,正因为我在社团里的一些“任务”,我比同班同学走的快了很多。也是因此,我在大三时成功的采访了万门大学的校长“童哲”,成为黄河新闻网科教频道的驻校记者,也有一些机会到更大的平台去锻炼。
(在此,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在你的专业方面能走的更快,建议尽快接触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平台)
(2)见识短的妹纸经常是少言少语的,没有半点的“大气”可言,而我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不过,我是一个喜欢狠逼自己的人,越是哪方面太low,我越是会逼自己去练习提高,因为,我不相信别人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自己就不可以。我很喜欢站在台上侃侃而谈的人,无论是逻辑思维、心里素质、应变能力还是知识储备、个人气场都是我非常羡慕的。所以,在大二时,我做了一个选择,去给一个学院的人演讲。演讲的对象是在操场上军训大一新生。什么样的话题能够引起新生的注意?我该用怎样的开场能让他们记住我?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帮助她们,让他们有所收获?几分钟比较合适?需不需要互动?什么时候情绪要达到高潮?如果忘词了,怎么接下去……单单一个不到10分钟的演讲,我足足准备了半个月,从演讲稿的选题、写作,演讲姿态和情绪的演练,我牺牲了所有的午睡时间,对着镜子练,让别人听,一遍一遍。最终,我以让自己满意的状态战胜了那个切切诺诺的自己。
正因为掌握了这些能力,我在后期的播音主持课、影视配音、毕业演讲都以第一名的成绩拿下它们,而今,我自己也开通了电台偶然闲暇时候去录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一直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后期我在演讲这条路上获得了什么成绩,而是我竟然改变了以前那个不像自己的自己。
3.
吸纳学校的底蕴,全方位培养自己
虽然现在的我依旧是一个low逼,但必须承认的是,比起四年前的自己,我真的改变了很多。我不太了解其他文科类学校的文科生是怎么生活的,但我感谢这个兵工学校给予我的独特的精神素养,让我成为一个不像文科生的文科人。
工科学校的氛围和文科学校的格调一定是千差万别的。很多人说过,在一个工科学校的边缘专业,光“见识”这一点其他学校的文科生就能甩你十几条街。这一点我是承认的,不论是专业方面的硬件投资还是软文化方面的灌输,边缘专业都是处于劣势地位的。我所学的专业就是这样,学校没有像样的编辑室和摄像机,没有与各大报社、网站的合作资源,也没有较好的媒体类项目……,这些“欠缺”对我们这种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来说非常不利,甚至会影响诸如工作之类的事情。(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这些“欠缺”的都需要你自行去补上,别以为学校没有就不重要。)
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给予我的东西远比欠缺的东西多得多。理工科学校一般都比较踏实、务实,很少有那种花里胡哨虚无缥缈的东西。文科生通常会有一个通病,闲的无事就喜欢无病呻吟,睹物思人,借景抒情,想入非非,他们经常会以不屑的眼光指点那些闷着头实干的人,顺便带上一句“你不懂我的诗和远方“。他们的诗和远方经常是泡一杯咖啡斜躺在床上翻几页感伤青春的书,围坐在电脑前嘻嘻哈哈看着笑个没完的综艺节目,心里鄙视目前的自己却根本放不下握在手里许久的手机。我不是嘲笑他们脑海中美好的诗和远方,我只是觉得那个年纪的我们该愁苦的不是青春的流逝,我们该学会的不是如何享受,而是如何踏实实干,如何提高进步。
然而,工科生很少会这样。他们大多更相信实验的结果,更愿意动手去做去改变,他们比起善于天马行空的文科生多了执行力、动手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文科生欠缺的。
在学校时我不是那种牛逼人物,没获得过什么大奖,也没风风火火的干过大事,专业课的老师也几乎不怎么认识我。但是,我的大学却培养了我严谨的逻辑思维,较强的执行力、动手能力和不断求实的探索精神。恰恰是这些能力,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帮助了我很多,我不是那个寻求各种理由告诉老板“这件事真的做不了”的人,我不是那个和客户沟通了半天却表达不清重点的人,我也不是那个项目节点已经到了却依旧没完成的人。
可以说,我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律、自省、不认输、探索……都来源于我的大学的底蕴,它在我的专业上的“缺失”毫无保留的以另一种方式弥补了我。
4.
毕业后,我依旧不是同学心目中签了牛逼公司的人,在公司也不是干着高大上工作的人。但是,可以明确说的是,我不是领导眼里的“工科学校里的文科生”,我也不是同事眼里的“工科学校里的文科生”,反而是在很多方面,我是一个不像文科生的文科生,一个“就需要这种文科生”的文科生。
对啊,我就是那个在工科学校上学的文科生,而我,并不以此为耻。
同样,我希望你也不以此为耻,不因此放纵自己,不因此看不到希望。因为,即使我们是工科学校的文科生,但我们同样可以因为努力而活的熠熠生辉。
本文属作者原创,欢迎转至朋友圈哦,在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