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区门口有一家帮人迁裤边修补旧衣的裁缝店,老板娘是一个年近五十的女人,梳着烫过的马尾,眼神冷漠而挑剔。
我新买了一件上衣,袖子需要改动,就在一个午后走进了她的店里,店面不大十五平米左右,一个大大的案几横在门口,高高的墙上挂着一台老式黑白电视机,自顾自演的播放着千篇一律的肥皂剧,老板娘坐在缝纫机前,“咯噔噔,咯噔噔”的踩着踏板,有节奏的声音响彻小店。
见有人进来,她并不搭腔。
我问道:“衣服袖子可以改短吗?"
她这才眼睛上翻微微抬头看了看我手里的衣服:“可以,40元!”
“这件衣服布料很一般!”我惊诧于她的报价,连忙说。
“不还价!”她的口气毫无商量余地。
就在我考虑需不需要另换一家问问的时候,又进来一个女人,手里拿着一件毛衣,毛衣肩颈处有2厘米长的破损需要织补。
老板娘看了看说:“能补,100元!”
刚进来的客人显然是被她的要价吓到了:“一百元?能便宜点吗?我买这件毛衣才花了两百元!”
“不能便宜!"老板娘一副钱不容情的模样。
客人显然不能接受她斩钉截铁的一口价,走了,我也趁机走出了店铺,对尚未走远的女人说:“隔壁一条街有一家专门修补毛衣的店,要价很合理,我上次修补了一件纯羊绒的毛衣才花了六十元,你可以去那里问一问!"
"哦,好的,谢谢你啦!"女人急匆匆的赶往了下一个地方。
2
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质优价廉,服务周到,缘何裁缝铺老板娘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
这和她卖的是技术兼稀缺服务不无关系,再加上这一带是这个城市的富人聚集地,居住的大部分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有产阶级,更别说缝缝补补这些细活儿了。所以即使老板娘态度再恶劣,要价再张狂,也会有人继续往她店里放衣物,继续给她生意做。
和朋友小A说起这件事,小A也满腹抱怨地"分享"了她的一段经历。
小A4岁的女儿在裁缝店所在的小区里面上幼儿园。
一天小A给老公新买了一条裤子需要裁裤边,就在头一天放在了裁缝店里,第二天下午接孩子之前去店里取裤子,裤子已经裁好,正在熨平。
因为孩子马上到放学时间,小A就和老板娘说接回孩子来取裤子,时间不超过十分钟,让老板娘晚一会儿关店,老公第二天早上出差还要穿,老板娘也答应了。
谁知等小A接了孩子再去取裤子,店门居然关了!
小A十分着急,就给老板娘打电话,老板娘说家里有急事,让小A明天早上再来取。
第二天早上七点,小A仍下孩子赶在老公出差之前又跑了一趟,才取回裤子。
我说:“那就换个地方,以后不去他家修了!”小A说:“她手艺不错,就是从骨子里都想表达他的阶级余恨罢了!”
小A的话说的一针见血。
或许老板娘也曾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命运并未给她一个想要的生活,最终只能靠给人修补的手艺来维持生活。看着经她手修改过的华丽衣衫一件一件披在别人身上,而自己只能整日脚不停蹬手不辍针的守在缝纫机前为他人做衣裳,内心的积怨日积月增,进而用漫天要价态度恶劣,时而给客人制造一些不爽来平衡心态,发泄自己的阶级余恨。
3
但是,你的阶级恨发泄给谁看呢?
不管发泄给谁看,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发泄给亲人看一一伤心,发现给朋友看一一伤人,发泄给客人看一一伤财,久而久之,伤的是自己。不但博取不了周围人的同情,反而会得不偿失,使自己丧失阳光,丧失热情,丧失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容颜,最后只能自己买单。
这个老板娘看来在这一带很出名,不是因为她的手艺,不是因为她的颜值,而是因为她的服务不周和日趋升温的情绪余恨。
那天翻看朋友圈竟有人在群里聊起了这家裁缝店和老板娘,同样是因为漫天要价,同样是因为态度不善,最后这位朋友也表达了一下自己的"阶级余恨":
“以后咱们不去她家店里修补衣物了,饿死她!看她发泄给谁看?”
是啊,即使有再多的心理情绪也不要老是轻易发泄给人看,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贫富差异,就有阶级斗争,这是从马克思他老人家那个时代就已经证明了的事情。
现阶段,不谈阶层已经固化或是没有固化,也不谈如何实现阶级之间的疯狂逆袭,只要在属于你能够到达的阶层里舒舒服服的活着,不妄自菲薄,不盲目攀比,不巴结奉迎,你就是一个在自己的阶层里自由自在快乐生活,不会有过多情绪垃圾的人。
半年后,我从那家裁缝店路过,已经改头换面成一家鲜奶吧了。毕竟,没有人愿意过多的承载这种阶级余恨和情绪垃圾的宣泄,也很少有人能在情续愤懑、余恨爆棚的心态下持之以恒的去做好一件事情!
那个老板娘又去哪里谋生了呢?
还会不会一如既往的喷射一些阶级情绪呢?谁知道呢?
其实,只要努力着,乐观者,生活原本就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