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释:
上德,不追求有德,这样能够保有德;下德,追求的是不失去德,这样反而失去了德。
最上之德没有作为,(诸事顺遂)而无所作为。怀最上之仁则需要去作为,才能顺遂而无所作为。谨守最上之义去作为,(依然达不到顺遂)而需要持续作为下去。秉持最上的礼去作为,然而却得不到响应,就只能伸出手臂去强求了,因此失去了道。
失去了道才去追求德,失去了德才去追求仁,失去了仁才去追求义,失去了义才去追求礼。礼,是缺乏忠信的体现,是动乱的源头。
自以为先知先觉的人(失道而不自知,追求上德;失德而不自知,追求上仁;失仁而不自知,追求上义;失义而不自知,追求上礼之人),追求的是花一样的浮华表象,然而实际上是最愚昧的。
所以大丈夫占有丰厚之处,不追求贫瘠之处;占有果实而不追求花朵。所以舍弃别的(薄、华)选择这个(厚、实)。
解:
自以为拔群先知者,不可炫耀使人知。
拔群先知便拔群先知,自己高兴就好,能得到实惠更好,说与人听,或做给人看,平白成为笑柄。须知所谓拔群,可能标准都够不上更强之群的最低标准,所谓先知,焉知其他存在不知?如果被自己所定义的优秀所迷惑,反而难以达成真正的优秀。
大丈夫,永远追求实惠和丰厚,不应追求浮华虚无。
怎样做一个有德之人呢?不强求,不要被限制在礼、义、仁的境界之中,能辨别华与实,求实即可。
勘:
攘臂而扔之
攘:伸出。
扔:拉,求。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
泊做漂泊、停靠。此通也不通,泊通假薄更佳,且薄与厚相合,无碍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