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红楼梦》写人性和官场特别好,现在看也一点都不过时。最近发现,《红楼梦》写教育也是如此啊。
那个年代教育的定位,和现在其实挺像的:不读书也能活,比如贾琏贾珍及一切下人,不过读书好的人前途命运更好,比如林如海、贾雨村和赖尚荣等等。林是探花,娶了贾府嫡女,点了姑苏盐政;贾从没有路费的穷儒做到了国防部长和北京市长;赖从家生奴才做到平头正脸的县令,实现了阶层跨越。再看看贾芸、贾芹这些族人,没有功名,就业困难,只能千方百计去贾府打零工挣点钱,过得很憋屈。
所以啊,读书学习考试很重要。
一、贾政
贾政,中央部委司局级公务员,中年父亲一枚。眼前的两个儿子里,贾环不是读书的料,贾宝玉人设聪明。按规矩到宝玉这一代就不能袭爵了,只能靠科举博功名,学而优才能仕。所以贾政对宝玉的培养路线是应试教育。
贾政自己从小“酷爱读书”,夭折的长子贾珠当年“不到20岁就进了学”,都是读书的料。贾政像任何一个普通父亲一样开始对宝玉的教育。送他去上家塾,平时自己经常过问、考较,考过题匾额,考过写诗,还考过八股文的模拟题——出了‘惟士为能’的题目让他作,还亲自划重点并传授应试技巧——“以后作文,总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白了再去动笔”。贾政还经常让宝玉与成功者贾雨村交流,让他了解些“仕途经济”。不可谓不用心良苦。
不幸的是,贾政很早发现宝玉对应试教育毫无兴趣,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还挑逗丫头。贾政积蓄已久的愤怒爆发,狠狠打了宝玉一顿,差点打出人命。
过去我从这段里看到的是一个父亲的简单粗暴,现在看到的是一个父亲的焦虑无奈,就像我们身边任何一个焦虑无奈的家长。因为那一刻他感受到切肤的危机感和焦虑,觉得再不严管这孩子就毁了(“酿成他弑君弑父”),所以平时温文尔雅的中年男人瞬间变成愤怒失望、歇斯底里的父亲。这种感觉很熟悉,网上各种关于教育和亲子的吐槽文里常常看到。
理解贾政。作为体制内本本分分的一份子,他真的无法理解宝玉为什么坚决拒绝应试教育,不做作业(习字),不看课本而只看《会真记》这类禁书——这和现在的孩子不学习、只迷恋打游戏如出一辙。作为父亲,他可以不求宝玉“成名”,但总要担心宝玉如何“立身”,又靠什么支撑这个家族。他是真的很焦虑,很无奈,甚至很绝望。
二、宝玉
贾宝玉怎么想的呢?贾政说过,宝玉很聪明,“略一用心,没有不能的”。但他就是不学——父亲的道理也许很对,登科是文人最好的前途,但我就是不喜欢走这条路。青春期孩子的抵触,有时候就是不顾一切、毫无道理、莫明其妙又极端坚决的,似乎他们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大脑。他们偏不听大人的话,就一根筋要按自己的来。很多孩子为此陪上了自己的一生。当然,说到底,哪个孩子最后选择什么人生,也是那个孩子命。
大人很难理解宝玉的想法,不过宝玉可能也觉得冤枉。如果生在发迹前的贾家,他还有选择的余地。想学就去寒窗苦读,争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想学的话就像邻家孩子一样做个寻常农夫或者贩夫驺卒,赚口饭吃。宝玉的悲剧就在于,他已生在这个阶层,路已经变窄,他的家族和他本人都很难接受,或者没有能力去做农夫和走卒了。一定程度上他被剥夺了选择权。
正所谓上帝是公平的。论经济条件,论头脑,论家族资源,宝玉什么都有,他唯一缺少的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应试教育的基本逻辑是好好学习,科举有成,将来才能过得好。可是对宝玉来说,过得好过不好这个问题,他从小到大就没有遇到过,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鬼,又怎么可能用它来促进自己学习呢?
有篇报道跟踪了三个少年的境遇,一个家境优渥的北京女孩,一个小镇长大的复读男孩,一个甘肃边远农村的女孩。农村女孩很小辍学,16岁就结婚怀孕,注定了自己的人生。小镇男孩复读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二线城市工作,经过自己的努力买房买车成家,过上了中产生活,尽管不富裕,还是实现了阶层跨越。北京女孩高中辍学开店,店倒闭了就去国外留学,回来又有一搭没一搭搞艺术工作室,家长说不需要她赚钱,只要她喜欢就行。这个条件最好的北京女孩是三个孩子中最幸福的么?不,我真的不这样认为。我怀疑她会经常说“没劲”,会有一种没有找到边界、没有踩上土地的虚无感。
西方巨富通常把财产捐给社会,而让子女过平常人的日子。这可能不全因为高尚,也因为他们懂得,普通人的日子才能给孩子最正常的五感,成就最正常的人生。
三、战争
在家长和孩子的战争中,家长永远不可能赢。无论家长的道理多么正确,都赢不了这场战争。宝玉差点被贾政打死,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我就算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愿意的。就是死不悔改的意思呗。
更大的问题是,如果家长太用力,结果可能更悲剧。贾家对宝玉逼迫太甚,所以宝玉永远离家出走了。《小欢喜》里有被父母严格管教考上清华、然后得了抑郁症跳楼自杀的丁一,韩剧《天空城堡》里有在父母残酷教养下考上首尔大学的英才,考上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退学,和父母脱离关系,离开家去找喜欢的小保姆,做渔夫。
父母要想避免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战争。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让他按自己的样子成长是最好的做法。有一篇网文说,把孩子当植物来养,真是太对了。植物有他的生长规律,只有在尊重植物自身习性的情况下,才能养好。否则,养死都是可能的。
父母应该放下对教育的迷恋。教育不是万能的。你再精心培养,也不能把一株喜阴的植物培养成喜阳的植物,更不能把一种植物培养成另一种,孩子也是如此。相同的教育,会有不同的结果。一样的父母,一样的教育,贾珠就是科举的料,宝玉却几番辍学,大概初中毕业证也没拿到。
父母也可以放下过度的责任感。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同在不完美的教育下,有的孩子品行好、负责任、自食其力甚至造福国家社会,有的孩子折磨父母一辈子,还有些孩子会犯罪。属于孩子那部分变数,非父母能左右。做好自己那部分就可以了。
四、总结
我估计没多少人看得上贾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还无效。我以前还写过文章批评他。然而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没有站在他的立场上,没有面临他的困境,感受不到他的焦虑。在教育中大部分父母心态是差不多的。你不焦虑,很可能是因为你家有一个贾珠这样的孩子;换你家有宝玉这样的孩子,你未必不焦虑。
所以不要轻易评判别人。
所有认真探索的父母,都是好父母。祝他们都能找到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