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共享单车之战,谁才是最终的王者?
【头脑风暴】
【1】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合理的利用社会闲置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行的,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2】互联网时代,一个产品的成功,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为市场,二为用户,三为服务。或许有人说这三样不就是同一样东西吗,其实不然。所谓市场,是一个领域性概念,是指你的产品符合大众需求,是能被广泛传播的和别人使用的,就好像你发开发了一个压缩算法,可以应用到任何的生产领域,而其他人开发了一个教人煮汤的软件,那他的市场就局限于餐饮类。也就是说,你的市场广度比他大,你的成就潜力自然也比他大,市场广度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数量。而用户,是同款软件之间的较量,我们拥有相同的技术,从事相同的行业,就意味着我们只能共用同一批用户,你拥有的客户多,你就占据了优势,而决定你拥有用户数量的因素,就在于服务。互联网说到底还是服务业,你对用户的友好度高,用户自然倾向于你,而决定服务好坏的因素,也有很多。用户交互体验是否更加合理,技术是否更加先进,配套体系是否更加完善,以及价格是否合理等等等等,都是觉得服务质量的原因。从目前而言,ofo率先占领市场,用户数量多,摩拜看起来是处于劣势。但这并不代表摩拜没有机会。android初始的市场率也低于苹果,最后仍能反占市场就是例子。在这个阶段,ofo与摩拜之争,不在市场占有率,而在市场战略和服务体验上。如果摩拜只专研互联网而忽略用户体验,那未必会成功翻身。如果ofo不尝试技术的更新换代,那么随着技术的发展,它也将失去在下一次科技浪潮来临之前异军突起的机会,摩拜反超也将成为可能。
综上,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与其他互联网企业应该差不了多少。都是开拓产品市场,积累用户数量赚押金,再继续开拓产品市场这样的方式。但用户不是你想积累就积累的,关键还是你是否让用户满意,也就是服务的重要性。率先抢占市场可能会有品牌效应,但让品牌更加坚定的根本依然是服务。也就是说,共享单车之战,最终王者不一定是ofo或者摩拜,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品牌。只要你可以提供更让用户满意的服务,无论是体验上,还是技术上,都能让用户觉得满意。当然,在成功前或许也要撑过一段寒冬来完成市场率的变更。当然,也还有另一种可能,当共享单车最终融合为一家独断的垄断行业,自然也是最终的王者了。
【3】
股东背景。ofo和饿了么都是阿里主要持股,而膜拜和美团则是腾讯加持。这样的背景下,两家企业要类似滴滴和uber一样合并不太理想(uber是外资企业,政策上面就是大问题)。最终局面会是两家扫除市场上其他同类。或许bluegogo也能活下来。
摩拜单车会慢慢往人工智能的方向靠,未来可能会出现类似自动驾驶汽车一样实现自动在特定地点智能停靠,同样ofo靠量占有市场后也会慢慢加强打破技术壁垒,迎头而上。目前在技术方面,膜拜领先。3.长远来看,共享单车带来的押金消费观会慢慢得到社会认可,蚂蚁花呗的信用体系建立起来的话,ofo会暂时领先一个身位,但同时需要不断融资投放,应急是个大问题。
【4】摩拜大概率会在城市管理者介入的时候,活得更好些。
共享单车现在已经看出来了,前期利用免费出售城市公共资源(自行车停车空间)迅速做大了,然后在各级政府反应过来前已经体量巨大。 可惜在这上面,政府的整顿也好,管理也好是非常严厉的。网约车的那一把历历在目,共享单车只能更硬不能更软,毕竟这个模式背后隐含着免费使用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十年以前都还有自行车存车处一说,一次一块或者一个小时五毛一类。后来骑车的人越来越少,自行车停车费逐渐就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停车费的本质是骑自行车的人通过交钱购买了城市服务,包括占用土地和购买管理员人力服务。
摩拜和ofo在刚出来的时候都用高科技和新商业模式隐去了这种免费使用共有资源的本质。假如说今天突然有人说摩拜和ofo不仅要交骑车使用费还要缴纳停车费,那可是将近一倍以上的使用成本。当然,我们的城市管理部门特征决定了,面对这种资本圈的概念,反应永远慢半拍。
摩拜的模式和定位决定了,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配合这类工作,技术端报废率低,容易定位,数据端可以更好地动态调配车辆。
最后,共享单车包括最近的共享充电宝已经是越来越典型的to vc和to pe模式,早期投资者主要收割目标就是后期投资人。在最开始的时候,炒作概念,在所有人没意识到的时候利用市场短期没看明白迅速扩大规模,后期套现。现在看滴滴估值过高,共享单车估值也过高,二级市场都很难上去。
滴滴提高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殊不知短暂的收入提高的结果是司机自己在报废的时候承担车辆折旧费用,五年换一辆车的司机显然没时间仔细算算车辆全周期成本。到了今天的垄断地位,大家打车并没有便宜太多,天下乌鸦都差不多。共享单车让用户便宜地使用自行车,殊不知利用城市管理者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用本应该交给城管的停车费补贴了用户,更精明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