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效率

暑假在家,满满当当的时间,全都自己掌控,在6月还没期末时候,内心已经雀跃不已。

可,事实是,自己把控的时间越多,而真正的效率却不及被别人赶着时候。

上班时,由于一到办公室9:30-12点,下午2:30-5:30的时间大部分不受自己控制,所以为了完成每天的任务,会早早起床,拉伸锻炼,早餐,听广播,步行10分钟赶地铁,在地铁里阅读30分钟,然后步行20分钟去学校,这20分钟还能看看沿途的树叶、晨练的阿姨和小狗,送小孩儿去幼儿园的爷爷奶奶,一遍思考着自己的任务和安排。

可,放假在家,却是截然不同的情景。由于心思里觉得一天时间都归我,早上偶尔还是会一觉睡到8点,起床打豆浆、拉伸、广播,事项虽然都做了,可得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没有了上班时间的紧凑感,其实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1 早起的仪式感没有建立起来;2 习惯的养成还不够深刻。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没有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效率模式。

而说到效率模式,怎样才是适合自己的节奏呢?昨天30分钟看完《王者速读》的中心内容,对于其中“掐时间做事情”的这个做法很是有所触动,书中认为半小时扫读一本书,5min 预览,5min 扫读图片,20min阅读主要内容,试了一下,很是不错,对于工具类、方法类的书,的确有效。

在今天的《暗时间》里,也看到类似的说法,学习的成果,并不在于学习的时间长度,而应该是学习时间长度X学习密度的结果。看到这里,突然对自己不设定一个既定目标所需时间和步骤,一直彷徨犹豫,最终选择直接退出不作为有了清晰的认识,而这也是为什么手帐、GTD、to do list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学习的原因,一方面感谢自己在关注这些内容,另一方面也开始警醒自己要每天应用,才能有所进步。

《暗时间》里还有一点印象很深刻,就是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知识和材料的检索能力,用印象笔记、onenote、为知笔记等等,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协助自己的安排生活、工作,而这些工具都是在收集箱,怎么去更好地运用,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应该更为重要,看到彭小六、曹将、李参老师的分享,其实大神们能够积累出书、分享,就是能够擅长将自己看到的信息整合起来,进行归纳,当需要之时,能立即调出来使用;而我们一般人做的最多的则是收藏,然后便束之高阁,最后的结果是每天碎片化的信息挺多,却没能真正吸收,或者整理。

而这篇所谓的效率反思,只不过是对于我个人7月的效率反思,现在大家都在打鸡血、快速成长,勇猛精进,在不停的反思中,希望自己能够找对方向、持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学为我用,再进而服务他人。

嗯,一篇反思文章,掐时间一个🍅写的,好喜欢这个定时间完成任务的模式,哈哈。
反思是让人得以改进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多反思、少刷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说到效率 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日常的工作学习都需要效率。但是要真正明白效率的含义,已经怎么提供自己的效率大家...
    算法成瘾者阅读 207评论 1 2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876评论 25 709
  • 初学者在学习和掌握了发球和原地击高远球技术之后就应该开始学习一些步法了。因为羽毛球的步法和手法(即各种击球法)是相...
    羽你同乐阅读 452评论 0 2
  • 记得之前说到名人与宠物时有说过尼古拉斯凯奇养的一只价值15万美元的章鱼。那么关于土豪,他们的宠物会是什么呢?今天小...
    有宠阅读 628评论 0 0
  • 梦的真伪无需考究(因为我相信科学),但确实有意思才记录下来: 背景:我们从未相见,但我知道你的名字,见过你的照片,...
    尼拉小女阅读 30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