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在我小的时候,那个地方每周末都去。它是个普通的小吃店,虽普通,我去的时候无论早还是晚,总是人头攒动,大家进进出出,有在店里找醋瓶的、找老板加汤的、自己到出餐的地方端碗的,总之是来来往往、没什么人说话但也很热闹。

我走进店里的时候,老板的炉火旁已经站了好几人,人人面无表情紧盯着老板手上的动作,心里盘算着桌子上这几只已经加好佐料、即将盛入烫熟米线的碗,是否有轮到自己的一份。老板把做好的一碗碗米线端到出餐的桌子上,大家自行端走,谁要是不自觉排队,提前端了别人的碗,就有热闹看了——“你端错了,这是我的,我排在这个婶子后面。”“谁说的,我等了好长时间了,这碗就是我的。”……这种情况发生时,老板通常会再端上一碗,快速化解矛盾,做生意还是要和气生财。

这波人端碗离开,我就排在了近处,因为当时年纪小,说话声音也小而怯:“我要一小份米线。”如果此时炉火旁掌勺的是老板娘,就会回一句:“要得!”我就知道她知道了,心里安心不少;如果掌勺的是老板,他通常听到也不回话,可能他家生意太好了,难免会油然生出骄傲或傲慢的情绪——不爱搭理人,但作为当时还是孩子的我来说,心里就开始打鼓了:“他到底听到我说的话了吗,我需不需要再报一遍?”事实证明一般不用,因为他总会把一小碗直接放到我面前,这样也不会有人来“抢”。

我端起这一小碗米线,走到随意摆放着的桌凳旁。有长条的矮桌子,四方的矮桌子,还有圆形的的高桌子,大家不按规矩坐,才不管什么几人桌,有空隙就坐——碗一放,拉个高低合适的凳子,拿筷子夹起一大口米线开吃。

男人吃三大口,米线就没了一半,接着深深地饮一口汤,碗就快见底了。你以为这就快吃完了?那也太对不起他刚才排队那么长时间了,他站起身,来到老板的炉火旁,说:“老板,添一勺汤。”正给刚出锅的几碗米线加汤的老板,顺手再舀一勺浓浓的红油汤加到他碗中,他再捏一撮香菜放碗里(这时,他之前的座位通常已被人占去了,他就再见缝插针地找个位置坐下)碗里再加上点醋,看着又是刚端上来的一碗。

我那时嘴巴小,食管、肠子也细,再说米线是麻辣口味的,吃得快了,我会呛着。我总是小口地吃,吃到后来,碗里的汤汁少了,因为都被吸进了米线里,米线被泡得又粗又软,我夹起几根,还没送进嘴里就断了。那是的我看着大人们纷纷端着碗找老板加汤,就很不解:“加那么多汤干什么呢,米线泡断了就不好吃了。”不过,说句真心话,他家红汤的味道确实香浓,不然怎么会天天顾客盈门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彩妆狂想曲5.0:从面粉脸到元宇宙换头的社死全纪录 一、底妆篇:当脸皮变成量子打印机灾难现场 凌晨四点的梳妆台正在...
    繁华三千不过云烟阅读 21评论 0 1
  • 墙上的裂痕 暴雨敲打着窗棂的夜晚,小雨蜷缩在沙发角落,看着墙上斑驳的水痕蜿蜒成扭曲的纹路。记忆突然被这雨幕浸透,十...
    桃语兮阅读 21评论 0 1
  • 米线这种东东,云南大多数地方都有,对于外省人来说,最出名的是过桥米线,产自蒙自。而小锅米线,公认的老家是玉溪。 虽...
    璐晓源阅读 941评论 6 6
  • 昨日午后去恒隆广场,下车先去找食店(中午在家没吃饭),发现甘食记换了招牌,无奈走进了挑线店,一间经营贵州米线...
    快乐的老猫阅读 28评论 0 2
  • 二十一世纪旧体诗词风骚榜[https://www.jianshu.com/c/da968ae2d498] 上榜絮语...
    张成昱阅读 74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