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老师在她的专栏里就关于产品而引申出的关于对人的观察结论:一个人想要去做一件新事,但是拿不定主意。你怎么判断他是不是真的要做?
如果他主要描述的是这件事的“存在感”,他的“内心边界”可能就要因为这件事扩张了。
如果他主要描述的是关于做这件事的成本,也就是各种顾虑和恐惧,那他做这件事的可能性就很低。不是他不想做,而是他被困在“内心边界”里,他还没有为这个突破做好准备。
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一个人好比一个手机。他后天的知识,技能,道理,逻辑都是一个一个App,而他的“内心边界”才是操作系统。经常有人说:懂得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为啥?有时候他不是缺某个APP,而是他的操作系统,只能支撑他到这里。
这段话让我感慨良多。因为让我找到了判断自己做不做某件事情的趋向。也让我重新去检视自己的内心,梳理脑海里层出不穷的想法,愿望,喜好,哪些是我真的会去做,而哪些是只是想想便会不了了之。
如果某件事情很重要,比如写作,比如英语,比如保持身材,可它不在你的“内心边界”内,我要如何做才能让这个边界发生移动。也就是说,我真正恐惧的事情在发生变化,我不能容忍的事情发生了变化。
不同的人“内心边界”不同,一个人的不同成长阶段,这个边界也不同。
别人再苦口婆心的告诉你一件事情的价值,你也未必会照做。说到底,成长终究是很个人的事情。
成功无法复制,因为每个人刷存在感和恐惧的的点不同。
我要如何拓展这个边界(恐惧)呢?下面是我自己思考的一些对策:
1. 假装无法容忍自己做不到。你羡慕别人有翘臀,你可以假设自己无法忍受自己的扁平臀,,比起不断的买新衣服,每天打造自己的翘臀,相当于你有了一件不需要花钱就赚够回头率的衣服。一个要花钱还不一定好看,一个一旦拥有,永不过时。
2 直接和做成这件事情后的好处联系起来。想想自己的“飞轮”,一旦让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得到正向反馈,反过来激发自己更加投入努力,继续得到更好的反馈,这个过程变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件事情已经为你真正刷到了“存在感”,你的边界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扩张。
说到飞轮,这也让我最近在考虑这个循环的建立,比如我现在可不可以利用自己健身房的便利,找专业教练健身塑形,同时用学来的方法辅导有健身塑形需求的其他会员(因为我在健身房主要做团操,教人跳舞瑜伽普拉提,不接触塑形),这样,一方面我拥有更加专业的身材,作为操课教练非常专业,会给自己带来更多机会。同时,我用这份专业知识教授别人,为自己树立品牌,给自己带来额外的收入,再用这些收入请更好的教练,或学习更多更专业 的知识。
3 对于写作,我每天花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看别人写的内容,这个我不能忍,自己的创作再差,也是自己的,哪怕一天给自己留下个只字片语,那也是我的创作。当然,这里也要提醒自己注意,经常关注优质的内容,对于扩张自己的思维边界也是很好的促进。要一直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对未知的事情保持好奇。
以上是我对于拓宽自己的边界的一些不成熟还未实施的想法。但我最近正在积极的准备考试,那些想法已经时不时的出来影响我了,我每一次打开资料学习练习,想到的都是做这件事的益处,专注的更容易了,时间过去的很快,内心对这件事的成功越来越有底气,考试紧张那都是准备不充分的人,而我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