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就是自己喜欢的某个事物,它有很多种可能性。兴趣的产生一部分是天生的,一部分是后天培养的。兴趣往往与人的情绪有很大关联,当一个人喜欢什么,就会或多或少在情绪上体现出来。换句话说,如果你说对某件事非常感兴趣,但是等你真遇到这事,反而没有一点想法,那么你可能对你的兴趣点定义还不够准确。兴趣非常重要,它能帮助人们积极主动的去面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兴趣带给个人的不是实际的物资收益,它更多的是给人们精神层次上的满足。它能帮助人们快速学习一种新知识或者新技能,是人们行动践行的一大动力源泉。
工作和兴趣的差别是本质上的,工作是人们与组织进行利益交换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包含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人们有需求就会去工作,通过完成工作,满足组织的要求,组织给与个人一定的回馈。工作带给个人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报酬,是实际可量化的物资,而非精神层面的收益,当然工作也会给个人带来成就感、掌控感、满足感等情绪。
当下很多人出现对工作不感兴趣,又或是感兴趣的事情又不能转化成工作,在两者之间找不到平衡。那么兴趣能不能成为工作呢?要不要把兴趣变成自己的工作呢?这里没有确定答案,正确的答案永远在你心里。
前面我们说工作的首要目的是获得报酬。刚毕业的大学生,大都抱着找到一份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工作的美好愿望。但是,往往不能如愿。
因为,大学生在这个时期正处于生存期,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如果工作干不好,就不会有好的薪水,就满足不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个时候的人往往没有多的精力放在兴趣上。
其次,这个时期大部分人的兴趣还达不到变现的标准。当然,也有很大一批优秀的人在进入职场前已经在兴趣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达到了专业水平,能够把兴趣变现,使之成为自己的工作。
另外就是处在发展期的人,他们在工作中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有一部分精力能够放在个人的兴趣爱好上了。如果在工作中也能找到与自己兴趣契合的点,那再好不过,对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反之,一个人工作的内容和自己的兴趣完全不沾边,那么很容易会对工作产生厌倦。要不要把兴趣变成工作,要看个人具体的情况。比如说,对兴趣的专业化程度,能不能达到变现的水平,能够变现又能不能达到养活自己的水平,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没有达到,贸然迟去工作发展兴趣,很容易让自己再次面临生存的压力,压力大了就不容易集中精力放在发展兴趣上,最后很有可能事与愿违。所以,兴趣要不要成为工作,一定要理性分析,避免凭一时情绪就做出决定。
最后说下自我实现期,就是度过了生存期和发展期,不再有生存的压力并且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这个时候,兴趣已经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兴趣,而是升级到了志趣。希望通过自己的兴趣,通过自己在感兴趣的事情上的行动成果,来影响改变更多的人或者给自己带来更深层次的精神上的获得感。
综上所述,兴趣要不要成为工作,凭一腔热血是不行的,最好是客观冷静的分析一下当下自己的状态,看条件成不成熟,适不适合当下就去付诸行动。对自己的兴趣要有足够的耐心,用心去对待,在行动中一次又一次体验,才能让人生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