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哪些是需要回收的对象
引用计数法
实现:一个地方引用对象,计数器+1,引用失效,计数器-1,计数器为0时表示对象不再被使用
优点:判定效率高,缺点:但无法解决对象间的循环相互引用
可达性分析算法
实现:GCRoots 作为起始点,可以到达的对象,当一个对象到达不了GCRoots就是可以回收的对象。
作为GCRoots的对象
虚拟机栈局部变量表中引用对象
方法区中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本地方法栈中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二.垃圾回收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
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然后进行清除
存在两个问题: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的效率都不高;空间问题,这样清除会产生许多不连续的内存碎片,导致在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垃圾回收动作。
复制算法
将内存一分为二,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一块的内存使用完了,就会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块,然后把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
优点:一次可以对整个半区进行回收,内存分配也不用考虑内存碎片,只要移动指针进行分配。缺点:可用内存剩下原来的一半。
解决办法:将内存分为三个区域 eden:survivor0:survivor1 = 8:1:1,将eden和suvivor还存活的对象移动到另一个survivor空间上,清理eden和刚才用的survivor空间,这样浪费内存只有10%。当存活的对象超过10%,survivor空间不够,这些对象会通过担保机制进入老年代。
标记-整理算法
使用场景:复制算法在对象存活率较高时(老年代)就要进行较多的复制操作,效率会变低;不想浪费50%的空间,就要有额外的内存来进行担保,以应对象可能会100%存活的极端情况,所以老年代不会使用复制算法。
先对要回收的对象进行标记,然后将所有要存活的对象移动都要一端,直接清理边界以外的内存。
分代收集算法
在新生代中,在垃圾回收有大量对象需要回收,就是用复制算法;在老年代中,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内存进行担保,就是用标记-清除或者标记-整理算法。
三.垃圾收集器
Serial收集器
新生代(复制算法);单线程收集器;在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暂停其他工作线程,直到它收集完成。
桌面应用场景中,虚拟机分配的内存很小(几十M~100M),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垃圾收集
ParNew收集器
新生代(复制算法);多线程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
新生代(复制算法);多线程收集器;
目标是达到一个可控制的吞吐量。所谓吞吐量就是CPU用于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与CPU总消耗时间的比值,即 吞吐量=运行用户代码时间/(运行用户代码时间+垃圾收集时间)
停顿时间越短就越适合需要与用户交互的程序,良好的响应速度能提升用户体验,而高吞吐量则可用高效率地利用CPU时间,尽快完成程序的运算任务,主要适合在后台运算而不需要太多交互的任务。
Serial Old收集器
老年代(标记-整理算法);单线程收集器;
Parallel Old收集器
老年代(标记-整理算法);多线程收集器;
CMS收集器
老年代(标记-清除算法);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
初始标记、并发标记、重新标记、并发清理(初始标记、重新标记仍然需要stop the world)
优点:并发收集、低停顿。缺点:对CPU资源敏感、无法处理浮动垃圾、Concurrent Mode Failure、产生不连续内存碎片
G1收集器
特点
并行与并发
分代收集
空间整合
可预测的停顿
步骤
初始标记
并发标记
最终标记
筛选回收
四.内存分配策略
对象优先在Eden分配 当发现Eden内存空间不够时 会发生一次Minor GC(复制算法),Survivor不够时则进行分配内存担保到老年代。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 对象在Eden经过Minor GC后能够进入survivor区对象的年龄计数器会+1,后面每经过一次Minor GC,能够进入survivor就年龄计数器会+1,当年龄到达一定时,会进入老年代。
动态对象年龄判定 年龄无需一定要到某个数值时才会进入老年代,当Survivor中相同年龄的对象的大小总和是Survivor的大小的一半时,大于等于该年龄的对象都会进入老年代。
空间分配担保
if(首先会检查老年代的最大连续空间是否大于新生代所有对象总空间)
{
Minor GC可确保是安全的
}else{
if(则要查看是否允许担保失败){
if(会检查老年代的最大连续空间历次晋升老年代对象的大小)
{
尝试一次Minor GC
}else{
进行一次Full GC
}
}else{
进行一次Full G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