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坤写的太好,忍不住就先发出来了。
在E公司的三年多是我最不愿想起的经历,满怀热情的我进入社会却经历了最严酷的毒打,我迷茫过,困惑过,自责过,甚至一度抑郁,最后的一段时候我每天早上坐在电脑前开始感觉生不如死,我忽然如梦初醒,如果为了赚钱这么勉强自己又是何必呢,赚钱不是为了更快乐的生活么。于是我毅然决然的递了辞职信,顿时浑身的细胞都感到轻松无比。之后我去旅行一个月,刻意的抹去这段记忆,但是这段痛苦的经历却让我对人性更加通透,对自己也更加的清醒。书上说往往痛苦的时候就是你成长的时候,我深以为然。
你想知道我到底经历了什么么?
E公司在一个二线城市的郊区,最初到公司我一下子收到了全公司的关注,我想或许是我传奇的面试经历,或许是我非名校硕士的身份,或许是我热情真诚年纪小。而这种关注并没有给我带来好运而是一场灾难。我飘飘然起来,我理所应当的认为大家都是善良的,所以我对公司组织的活动比工作上心,我迷恋于灯红酒绿的夜晚,我沉迷于物质带给我的短暂的快乐。但是我忘记了人们是爱评判别人的,英文有个贴切的词叫“judge”,没有多久我就开始可以感受到,特别是来自我直属老板C的敌意。
最后压倒我的是失去的是一个调去北京总部销售机会,我开始怀疑自己,开始迷茫,开始痛苦。开始思考发生的一件件事,反思自己的错误。于是我开始闭嘴了,我不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恨不得躲在人群后冷冷的观察别人。
2年后所有的同事们都被轮流送到美国总部培训几个月,而我没有,很可笑的是我做的项目成为最有可能出成绩的,C迫于压力批准我去美国后把我叫到办公室里特别嘱咐我不能给他丢脸不能情绪化不懂事。磨合了2年多,我对他已经基本除了必须说的话一个字也说不出了。但是我还是感谢他给了我这个机会。
准备的过程是快乐的一扫我之前的抑郁,10几个小时的飞机,我都不想睡,我开始憧憬美国的样子,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干净的街道。当飞机准备降落时,透过蓝蓝的天和散乱的云朵我隐约的看到一排排的屋顶,很多有蓝色的游泳池,我兴奋的心都快跳出来。我美国的虚线老板W把我安顿在一个超级舒服温馨的公寓里,开始了我3个月的美国生活。
我简直太喜欢在美国的生活了,我忽然如梦初醒开始努力工作,而美国同事都毫不掩饰对我的喜爱,周末轮流带我们吃吃玩玩。时隔10几年很多事情都已经模糊,隐隐记得一个银行的收银员大大的笑容,非常满足的样子,就在那个时候,我忽然萌生了永远留在这里的想法。
回到中国后,我恍如隔世,我时常迷惑到底哪个是真实的。我搬到了离公司近一点地方,不再热衷于逛街买衣服。我努力的工作但是常常觉得这种生活压抑的透不过气来没有尽头没有希望。终于我认识到这里并没有我要的幸福。递辞职信的时候我眼泪止不住的流,仿佛在纪念我逝去的青春,仿佛在承认这段失败的经历。
然而我却被劝住了,我美国虚线大老板M来北京跟我说,会有个做产品经理的职位在美国培训2年,谁知道呢,到时可能会延期,然后可能就留在美国,我会极力推荐你。我听了后两眼冒光然后我就满心欢喜的等待。然后的然后我就失去了耐心。
几个月后我又去了一次波士顿开会,M说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消息。这时我忽然有种强烈的疏离感,仿佛我和他们之间有道墙,我不可能永远25岁,我注定无法融入。于是回来没多久我就决定寻找属于我自己的快乐生活。
这段经历被我藏在记忆的深处刻意忘记,每每想起就仿佛揭开伤疤一样的疼痛。站在今天的我回想当时的自己真的是太作了。曾经我非常痛恨C, 认为是他亲手毁掉了我的机会,但是现在我已经释然,C是一个好领导,毁了我机会的人其实一直都是我自己。可惜当时的我不明白工作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而我最开始收到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加速大家发现我肤浅的本质。
另外作为投资爱好者的我不禁为自己当时的理财观汗颜,当时几千一平的房价我也是从来没有想过买的,当时很多同事买房买车,我也只是暗暗盘算,没有家里的支持我也根本付不出一个首付。所以及时止损可能真的就是最好的选择。而我见过经历的事情见过的人不可避免的刻在我的脑子里,以后的职业生涯,每一任老板都被我管理的相当满意。当然我也再不是那个锋芒毕露的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