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学毕业七年后,我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生活本身没有对错,错误的是主导的个体是我自己,懒惰、拖延、放纵,大把的青春荒芜,由此造成了心中的苦难,每天焦虑到窒息,难以逃脱心灵的桎梏。
每一天都会有一个瞬间,莫名的恍惚,吃完饭擦桌子对着光洁的玻璃面发呆,盯着窗边愈发饱满的多肉目不转睛,躺在瑜伽垫上对着天花板迷离。
闭上眼,回望一天的事物,又是毫无收获的一天,越是活得不如意,越是沉湎过去,满眼疮痍,这样的日子过去七年仿佛在重复发生。
曾经以为虚幻的描写努力,自信,坚持都是矫情,真实的是人真的是有内在驱动力的,失意的人最能体会个中辛酸,而逝去的时光是那么追悔莫及。
人在所浪费的每一天里的所作所为,时间都会间接报复你,或贫穷,或抑郁,或孤独,或生理疾病,嗤之以鼻的人可能已经半只脚在这个囫囵里了,而我怕是已深陷......
为了治愈,我每天试图在简书,头条,知乎上寻求心理暗示、心灵宽慰,但人与人真的是有很大区别,别人能做到的事,你可能真的就是不行,依样画葫芦,没有真心,做不好任何事,最多只是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朋友圈里明明同一个起点的同学、朋友,靠着自己努力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网红地打卡。人真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亲人也是日复一日的失望。他人在疯狂成长的同时,我却在看书学习的时候,时常挂个手机在手边;下雨天会借口不锻炼;偶尔非要拿到LOL首胜才能入睡。有些习惯入了髓,都是长夜镇痛。
那些每天下班回家,坚持学习锻炼的人,真的是要受人敬仰的。
有失才有得,成功的人真的是拿日常悠闲享乐的时间换光鲜体面的生活。
道理我们都懂,但人的本性是相当的丑陋,觉悟也是千难万难。
02
人生没有方向感,真的很痛苦。
我是一名设计工作者,最底层的那种,因为缺乏学习、思考,水平七年如一日,仿佛本身就是个木鱼。
跳槽来回都是小公司,自身是个梗,环境也是安逸得发指。
大学专业是工业设计,是高考那年同桌帮我选的专业,顾名思义说以后国家会朝重工业方面发展。
现在想来,我对自己和他的认知真的是哭笑不得。
打那以后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我同桌的音讯。
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前途渺茫,加之后天乏力,活成了个笑话。
我是真的没有什么人生计划,没有复盘,如此得过且过每一天,除了孝和爱情,对很多事情都关注甚少。
而现实是孝心和爱情都是建立在牢靠的经济基础上。
很不幸,两者现在我都是束手无策。
中国男人不能没有赚钱的本事,养家糊口、孝敬父母是天职,我却置若罔闻,堂而皇之到了三十岁。
时至今日,日日内心焦灼,让人看不到希望在何方。
夜不能寐成了常态,身体渐渐垮了,也熬掉了思想。
03
没有认知,过去的时光仿佛一路贫瘠。
早早的认知可以改变很多不幸。
有没有人跟你说过,你这样无所事事下去,你的父母将无人赡养,你的孩子将成长受限,你的朋友不屑与你寒暄,你的妻不再与你恩爱如初。不是杞人忧天,没有恍如隔世,这些都会随着人的怠惰一一成为现实,我已经验证其中的两条,叹之奈何。
小时候渴望知识,进入社会后更明白知识积累是拚弃穷困的唯一途径。
犹记得零八年的时候,父亲母亲一路有说有笑满眼期盼把我送到杭州求学。
毕业七年,缺乏认知且不自信的我才明白这三十年一直是父母在背负我前行。
我的每一次自甘堕落都沾满双亲的汗水。
时而回望曾经的自己,都是骇然莫名。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笔下《我的父亲母亲》,他说高考期间,那小玉米饼功劳巨大,而这小小的玉米饼正是从他父母与兄弟姐妹口中抠出来的。读来感人,父母的良好教育,以及贫穷让他早早有了认知,拼命努力,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也许已经成功的人物再行说道有些牵强,但我们只要细心观察身边,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我有个大学同学,父母离异,家境贫寒,结婚的酒席还是找亲戚借钱来办的。但他很努力,在一家科技企业一待就是六年,周末主动申请加班,不懂的知识会买书学习,领导喜欢他,同事与他相处融洽。他是真靠自己的努力,在杭州首付了房款。
相较于他,我自愧远不如。
说到底我只是个普通人,没有早早意识到人的一生有多冗长,而这七年的懈怠,恰似研磨掉了半生的希冀。
感觉明明人生很多事情还没做,没有去远方旅行,没有娶妻生子,没有孝敬双亲,就已经在谷底了。
而年岁的增长,要想改变习惯也实属不易,但细细想来,每每念起,有什么理由再去踯躅?
愿余生睡前心安理得,醒来有梦可寻。
长夜微凉,长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