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大山深处教学点 57岁教师一人坚守35年》——3月21日《湖南日报》
《常德大山深处教学点 57岁教师一人坚守35年》——3月24日《腾讯大湘网@湘见》
《愿将这一生献给山里的孩子们!!!》——3月27日《长亚科技》
刚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说实话,我感觉太不可思议!1所学校,1位老师,1间教室,3个班级,16名学生,35年坚守,57岁年纪……这些数字之间要在什么样的境况之下才能划上“=”呢?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是的,没错,还有好奇),我们驱车上路。高速、省道、县道、村道、无名路奔袭近400公里,历时7小时(长耗时原因解释:1、半山临涯路段时速≤20公里;2、停车问路5次,市面主流导航地图App均无该地点)终于抵达目的地——常德市石门县磨市镇九伙坪乡黄花教学点。
到达学校时值午休,学生们三两在学校唯一的操坪玩耍,俩仨在学校唯一的教室看书习字,郑孝云校长/主任/老师/师傅正在学校唯一的食堂收拾清理学生们午餐后的餐具,爱人吴玉霞在帮忙扫地、拖地......
见到我们的到来,老郑(不知如何称呼,那就老郑吧)脸色稍显惊讶,但随即热情相迎,同时我发现他脸上还有些许掩饰不住的尴尬,就好似家境窘迫的人家忽有陌客到访一般;他的笑容非常灿烂、非常真诚,同时我又发现这些笑容的背后隐藏着一丝苦涩(注:我的职业不是相面)。
老郑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总体情况:学校现在共有两栋楼,一栋是教学楼,一栋是生活楼(老郑说是楼,我个人觉得称为房可能更合适些);目前学校共有16名学生,其中学前班(大、中、小班的统称)9名学生,一年级2名,二年级5名;一、二年级都是按照相关要求开设7门课程。在接下来的闲聊中,我们了解到学校还有一名特殊的女“学生”,她只负责在学校吃饭和“听”课,她和她的父母都是盲人,老郑看了她一眼,细语道:“没有办法,一家三个瞎子,没钱也没饭吃,只能跟着我一起吃了!”说完这句话老郑就转身径直朝他所说的“生活楼”走去!我想:我不理解老郑此时心里的滋味!
生活楼——图一/二旗杆对面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栋就是老郑所说的生活楼,由原居学校附近、现居湖南长沙的一位爱心人士捐赠建设,向您致敬点赞!生活楼的中间是一个厨房和餐厅,厨房就是一个灌装煤气灶和一个洗菜盆,餐厅就是四张条形桌,餐桌由石门大唐火电厂捐赠,向大唐火电厂致敬点赞!走出来老郑乐观的说:我们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隔壁还有一个教仪室。
临走,我问老郑:“我们能为您和学校做点什么吗?”老郑毅然的回答说:“一切都好!你们能过来看看,我们就已经感到非常的荣幸和开心!35年,我已经离不开山区的孩子们,我愿将这一生献给山里的孩子们!!!”
我们向老郑说再见!老郑对我们说:“山高路险!开车小心!欢迎再来!”
车在深山的公路上行驶了近一个小时,同行的同事江总一直沉默不语,在一个有路肩让车的地方一脚刹车把车停下。
“抽支烟吧?”我说好!
我们俩山腰站、抽着烟、看着山、拍了张片。
“为老郑做点什么吧?”
我说好!
自己人,就免去致敬点赞了,图励!
截止2018年3月27日24时,已为石门县磨市镇黄花教学点无偿募集“班班通智慧互动电子黑板”一套、“备上课互动教学软件”一套、无尘粉笔一箱、练习本100册、可擦笔100支、热水器一台(老郑:以后可以不用桶洗了)。
同时我们在此也尝试性呼吁身边的朋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像上图某爱心人士一样,为老郑做点什么吧!其实我们具体做了些什么并不重要,众多乡、山村教师得以慰藉的是社会对TA们的关注、关心、关怀和鼓励!我想是这样!
鉴于我们是没有经过相关部门许可并未获得对应资质的非慈善机构(绕口令),“线下”与我们不熟悉的爱心人士可直接联系有关部门向老郑进行爱心速递!谢谢!!
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最后,在这,感谢磨市镇中心学校陈校长、九伙坪中心完小熊校长、杨主任不厌其烦为我们此行指路、带路!虽然他们不一定有简书App。
鸣谢好兄弟腾讯大湘网龚总及湖南日报科教卫新闻中心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