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要读这章,2秒后我又想,如果不想让读者读,作者又何苦写呢。便翻了下去。总的来说,这章的主题思想是:当深入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发现,我们需要给自控一个全新的定义,给放弃自控留一点空间来。
越是试图摆脱焦虑,却一次又一次陷入对灾难的幻想。清醒时压抑对意中人的想念,会让人经常梦到他们,甚至比刻意去想时梦到的还多。越是要保守秘密,却越是忍不住泄露。这便是“讽刺反弹效应”。为什么压抑想法的行为适得其反?
因为大脑除了“操作”动作的功能之外,还有自动执行“监控”的功能,而且后者无需耗费大量精力,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操作”减弱了,“监控”便 成为自控的噩梦。为了防止你“堕落”,“监控”直接把你引向了堕落。但有一点还是值得注意的:人们越是想摆脱某种想法,这种想法就越可能回到意识中,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想法是真实的,也不意味着这个想法很重要。
避免讽刺反弹有效的方法是:允许自己去想一件事,反而会减少想起它的可能性,即放弃内心的感受,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地控制外在行为。如果想让自己远离精神痛苦,就需要与这些是想法和平相处,而不是把它们推到一边。这隐约有点像大隐隐于市的的味道了。
不论是拖延症患者想摆脱焦虑,还是酗酒者想避免孤独,摆脱不好的感觉往往会导致自我毁灭的行为。那么需要如何应对自己的强烈欲望呢?作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1.承认脑海中的欲望及渴望某种事物的感觉。
2.不要马上试着转移注意力或与之争论。
3.退一步考虑,可以选择是否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4.记住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预先作出的承诺。
其实大可不必为了一件“我不要”的事如此大动干戈,完全可以把它转变为“我想要”,如将减肥节食的计划变为我要追求健康的计划,我不要拖延变症转变为我要养成雷厉风行的习惯,即进行一下重新定义,将关注点从负面消极转移到正面积极上去。
对外接受自我,对内控制行为。观察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它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应对诱惑、自我批评和压力等意志力大敌的方法,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让我们从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动力。
认识自我、关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这三种方法是自我控制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