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去世,牵扯出曾经一家五口的过往。优秀的大哥,被宠溺的二哥,被忽略的小妹,一生懦弱的老爹,在没了“妈妈”的日子里,一地鸡毛的生活。
看了太多的推荐和介绍,大概知道了这又是一部用糟糕的人生希望你警醒的作品,《都挺好》。
如此重男轻女到伤害女儿的地步,我没见过。知道女儿有能力上清华,而家里并无经济负担的前提下依然如此,其实有违常理。所以并不打算看,也不打算评判。
同样是在物质匮乏年代的一家五口,不禁又想起了《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一家。
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最小。
这个家庭组合,和我一样大的人都懂。重男轻女无疑了。而实际上,爸爸妈妈也多少表示出了这种意识。
老大是第一个,心里总是最宝贝;老小的儿子又是老幺,爸爸总是偷偷宠,只有夹生饭老二总是不时地被忽略。
而这种宠爱,更容易理解的其实是一种父母的无意识,而不是“刻意的忽略你,刻意的对你不好”。
比如德善爆发的生日。因为和姐姐生日比较近,所以多年来,经济状况一般的父母总是让两人同一天过,因为只需要买一个蛋糕就够了。
于父母,这是贫穷的正常思维,总想省一些;于德善,就成了长久的不公平;我们看来,这的确委屈了德善而我们可能也难保不会这样做。
而实际上,正如德善爸爸说自己也是第一次做爸爸一样,多数的爸爸妈妈没有读过心理学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内心,他们只能用自己的经验养孩子而已。
也就有了德善爸爸和妈妈的内疚,反思原来两人多年来原来一直忽略了老二。
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很有可能,你或者我是那个被忽略或者被宠爱的存在,而我们没有一位编剧帮忙敞开心结。
《1988》这种作品,看后便会让我们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这样。”“原来我想多了”。
有一些作品,看的时候你会会心一笑,想到这个场景我们也有过。或许是一件极小的事情,你已经忘记了,而剧中人让你想起了或许十年前某一次,你曾经发自内心开心的笑。
更多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挺笨。
但笨不代表坏。明明是普通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创设出许多极坏的人,推进情节的发展。
其实因为我们笨,面对生活就已经需要很努力很努力了。
不需要那么多“恶”人的。
我们家,也是一家五口。
两个姐姐一个弟弟,没错,弟弟最小。因为我爸妈需要一个儿子来传宗接代。因为难以抚养要儿心切,据说妹妹真的差点被送人。
最后的关口,被老妈英勇救下,而这,成了妹子反击老爸的杀手锏利器。
要个儿子,是在和鲁西南地区很多同学交流的时候,一个微笑就能解决的意会。
然而其实在我们家,小儿子除了背负了“重男”之名降生的之外,并没有受到太多额外的关照。
我老妈坚强暴躁,我老爹风趣执拗。那个穷的要命的年代,我们家的鸡绝对不会有五个鸡腿或者以一整只鸡的形态被端上桌的机会,总是千年不变的小鸡炖粉皮。
所有的鸡腿鸡翅膀,都已被肢解,至于谁能吃到什么,基本靠运气。因为只能吃靠近你那边的菜。
过年的时候,从来不会只有弟弟有新衣服穿。当然为了省钱,我妈经常自己上阵,没错她有一台缝纫机。
家里还有几本上海服饰,我们总是很惊喜的点上面的牛仔裙、印花裙,最后我老妈做出来的多数都是“买家秀”品质。
老妈从来不承认对弟弟的“厚爱”,不过我和妹妹还是能历数出各项罪证:“水开了都是我们俩灌。”“去地里干活的时候,你儿就整天偷懒。”当然,老两口还偷偷给小子一点钱付房子的首付,让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自力更生三姐妹”有了瑕疵。
所以,现在回家,总是欺负老弟去刷碗,“弥补小时候的罪恶;”如果不刷就说:“谁让你啃老来着”,他就宁可去刷碗。
年轻时,我的父母经常吵架,所以多年后见到老爹表现出对老妈的关心,会心生怀疑;
兄妹三人,每个人,都曾有过让他们感觉难以度过的“混账”时期;
而三个大学生的花费,让他俩为了搞到钱想尽一切办法。
可能是选择性记忆,脑子里想起许多往事,多数是开心的瞬间:
从学校回家,发现家里多了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那种兴奋丝毫不亚于《我们这一天》里原本打谱买辆二手车的孩子们,得知父亲买了辆瓦格尼的狂呼;
尽管穷的叮当响,也还要经常领着大家照张照片,我才知道原来自己和乐乐同学长的如此之像;而在照相馆照完合影,弟弟死活不肯在小老虎上下来了,无奈老爹又掏钱给他来了张单身照;
二三年级的时候,小气的爸爸在庙会上给弟弟妹妹都买了小礼物,回家后我红着眼圈。老妈很生气,骑着自行车就带着我去买了一条绿底白点荷叶领的连衣裙,还有一顶配套的小帽子,我兴奋地原谅了所有人;
也记得老妈竟然能够一辆自行车带着仨娃去我姥姥家,惊呆了路人,惊艳了村落,不过摔着我们的时候也不少;
更多的时候,兄妹三人打架打的天昏地暗,我以力气大取胜,而弟弟动不动就抡砖头的杀手锏总能驳回最后一局而成功赢得惩罚。他好像也没扔出去过,不过还是很让人害怕,难怪能自己做生意;
我们也会互相吵架不搭理对方,以我妈为首的“匪首”最能忍,对我进行冷暴力的记录是整整一个暑假,不跟我说一句话。
这种时候,被冷战的那个人就拼命让老妈笑,只要她憋不住噗呲一声,“OK”,冷战结束,我们又恢复熊孩子了。
其实有很多不开心的时候,不过都不记得了。我们的心,总是愿意装一些开心的瞬间。并不是不吵架,并不是不生气,只不过生活就是这样,吵架生气和开心谅解都是一部分。
说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着生活而已,既然承认自己不完美,又何必要求别人是完美的。何况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而很多时候,你看到的只是你看到的。
有时候,一部作品就像诱饵,善的诱饵或许能让你想起那些开心的瞬间,能让你产生给家人打个电话的冲动;而恶的诱饵,可能会让有些人反思,更多的时候,或许会让你产生“愤愤不平”的冲动。
所以,我并不想看《都挺好》或者其他类似的片子,只是想在有限的生活中,更多的收获一点平静。
There’s no lemon so sour that you can’t makesomething resembling lemonade.
没有柠檬会酸到,无法酿出甘甜的柠檬汽水。
即便辛辣如芥末,也是三文鱼不可或缺的好搭档。
我宁愿记起那些不知不觉,就会让你嘴角上扬的片段。
盼了好久,三胞胎宝宝终于要出生。夫妇二人兴奋又紧张。
人生从来没有100分幸福,三胞胎存活下来两个。最开心的时刻变成了伤心的记忆。而一个被抛弃的黑人宝宝,在正确的时间,补了缺。
这个家从来不缺欢乐,父亲酗酒母亲抑郁的爸爸发誓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生活。
帅气的爸爸恰好和漂亮的妈妈深深相爱……这是《我们这一天》的大体剧情。
然而,套用一句正剧的话: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重压之下,父亲染上酗酒的习惯,而他创办一家公司的梦想一拖再拖……
妈妈放弃自己唱歌的梦想,终于有一天,孩子上了高中了。重拾巡演梦想的雀跃,让她卸下对“前任”的戒备,夫妇二人几乎分手……
唯一的女孩没有继承妈妈的美貌和苗条,肥胖的她始终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厌恶,对妈妈充满了恶意的误解……
帅气的哥哥偏偏也是橄榄球天才,直到在高三最关键的那次比赛中碎掉膝盖,从挑大学上变成了餐厅服务员……
被领养的黑人弟弟是个天才,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一直寻找的父亲原来和母亲早就有过接触,而他选择一所全是黑人的大学时,才像父亲坦白自己多年的压抑……
“麻烦”从未停止,糟糕的事情总是接踵而至。然而他们互相扶持,在发现“错误”的时候及时反思、道歉、沟通,在做的过分时及时刹车,让我们心生羡慕。
每个人都在努力,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回归,也努力关心别人。结果有时不会太好。但大多数时候,努力的人生,会比抱怨更开心。
还在挣扎的双胞胎兄妹看到弟弟功成名就,家庭美满之后,先是假装自己也还不赖,而后承认两人都很糟糕。一个找了个男朋友还不赖,但是有老婆,一个并不是半年没试过戏了,而是一年。
然而妹妹说,如果“兰德尔”稳定了下来,过上了梦想的生活,那下一个五年或许是我们了。
这至少证明,美好的生活是有可能出现的。
这一部脑回路正确的不像美剧的片子,两季在豆瓣分别收获了9.5,9.7的高分。
我想是因为,它完全不回避生活的矛盾,而却从来不让爱缺席。
而有两个细节是,
得知自己酗酒的父亲病危,好爸爸杰克选择和孩子们共度假期,没有因为父亲的临终而匆忙去选择原谅和和解;
因为总是对自己的家庭和自己挑剔,丽贝卡宁愿自己的妈妈再也不到家里来,也不想要她的帮助和怜悯。
网友力挺从小被“虐”的苏家小妹,选择“不原谅。”
我认为没问题。
误会需要消除,
但是“虐待”,最好两相忘。
不管你是父母还是儿女,
我们要做的课题或许是:
生,等于责任和爱,
但不等于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