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咨询师之家:柴美静&王平公开系列讲座有感
在一个和谐家庭关系中,父亲、母亲和孩子三者之间都有各自的功能和价值,像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关系,任何一方的失衡都可能会带来家庭的不和谐,甚至引发家庭矛盾。
一、缺位的父亲
在家庭关系中,父亲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榜样、边界、陪伴。其中榜样就是树立家庭模范,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边界是指家庭规则制定,让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允许做的;陪伴分两方面,一是陪伴妻子,二是陪伴孩子,这种陪伴更多是情感上的连接。
缺位的父亲分为:主动缺位、被动缺位,主动缺位比如说父亲因工作早出晚归,时间和空间上没有与孩子在一起;而被动缺位更多是父亲被迫的缺位,父亲想尽到为人父的职责而被家庭其他成员(母亲)阻止,父亲在处理家庭问题不敢主动而表现出退缩的行为。
父亲为什么会缺失呢?在夫妻之间发生矛盾时,母亲往往会迅速绑架孩子,让孩子与自己形成同盟关系,使得孩子“孤立”父亲,这时孩子与父亲的情感联结发展就受到了阻碍。另外,在被动缺失的父亲中,在家庭出现问题时,孩子需要父亲的帮助,父亲可能出于母亲的掌控与权威,或者不想引发父亲矛盾而选择退缩不作为。
二、焦虑的母亲
在不健康的三角的家庭关系中,一方面,母亲想要掌控孩子的一切,但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是特别抗拒成人对自己的控制的,母亲没有随着孩子的成长阶段而调整自己的教养模式,这时母亲就感觉好像不能控制孩子,从而更容易表现出焦虑情绪,这时的母子关系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的状态。另一方面,母亲对孩子事无巨细的掌控,让孩子失去自我觉察能力、心理上得不到成长甚至出现行为及思想的退行,而孩子的这种行为恰恰能满足母亲掌控感的需要,因此母子之间形成共谋关系,互相满足。
母亲为什么会如此的焦虑?这焦虑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深思:在中国式家庭中,为什么母亲在家庭中更容易焦虑?一是:传统观念给予母亲更多的标签,相比于父亲,更多的认为母亲应以家庭为重、相夫教子、理所应当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这就把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扣在了母亲的头上;二是:代际传承过程中,母亲们在潜意识里也植入了这种观念,同时觉得在家庭中也更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母亲可能由于自己在原生家庭的成长被忽视,出于补偿自己的作用,希望自己成为最好的妈妈的愿景,这就使得母亲过度负责,从而想要掌控孩子的一切,如果孩子反抗或者没有按自己的期望发展,母亲就会产生焦虑。
三、失控的孩子
失控的孩子可能会引发失控的父母。其实失控的孩子自身也有能量,我们要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失控?失控的孩子在表达什么?失控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一直被母亲操作的孩子内心常常是矛盾的,孩子心理上是爱父母的,但可能母亲的控制让他觉得很窒息,这种窒息感让孩子没有独立探索的空间,孩子处在挣脱,反控制的状态,尤其在青春期的孩子更为严重,孩子感觉母亲总是在“以爱之名”绑架自己,母亲的过度负责让孩子可能会失去控制。而孩子的失控、又会加剧母亲的焦虑甚至是引起失控的父母。另一方面,失控的孩子可能是在以失控的方式寻求父母的爱,迫切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是有资格被爱的。
四、最后的思考
1、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发展任务就是:哀悼理想化的父母。青春期的孩子意识到有些愿望父母是不能满足了,找到理想化的父母是怎么的,并能够将理想化父母与现实父母进行整合,就是一个哀悼的过程。
2、在有多个孩子的家庭中,不被父母看到的孩子长大后会却更孝顺,对父母也会尽更多的赡养责任,这是因为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忽视,一直希望获得父母的认可,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包括长大后也是,所以会表现出对父母更孝顺,也是寻求父母爱的表现。
3、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共同参与。孩子更像是父母共同的作品,好的作品需要父母共同的细心雕琢,传统的严父慈母观念还是非常有用的,三者各司其职、各自发挥自身功能,家庭三角关系才能稳定并积极健康的发展。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发挥不同的功能,父亲在家庭中树立榜样、制定规则,母亲更多的是情感投入、悉心照顾。两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4、格式塔完型心理治疗模式:在家庭治疗中、鼓励家庭成员与过去不一样,去获得新感受、新经验,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觉察当下的家庭问题;
2020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