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历一次旅行,总会添几个晒斑、几条皱纹,它是我们跋山涉水的断句与标点。等哪一天真的老了,记不住事儿了,没关系——从前探寻和造访过的世界,都在脸部的峰峦沟壑里,留着印记呢。
【行走的地图】
摩洛哥七城之旅散记(二)
那天朋友发圈说正在看《喜盈门》,我的第一反应立马跳出“小花”——影片中小姑娘的名字。
你们是否和我一样,小时候读过的书、听过的歌、看过的电影,要不全无印象了,而那些留下的,就再也抹不去,好比烙印刻在脑海深处。就像某位朋友描述的:很多片段里的台词都能声情并茂地背出来。
是儿时记忆超能,又或者因为那些都是我们感知人生冷暖的初体验。
其中一部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82年制作的儿童片《飞来的仙鹤》,讲述了“文革”导致骨肉离散之后,家人再度团圆的故事。女主演张伟欣的形象,让我初识了什么叫“东方女性美”;而嫩江平原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里,鹤鸣飞舞与揪心离别交织的场景,又让我理解了“伤痕文学”中表达最多的,关于人生抉择的主题。
摩洛哥之旅第二站拉巴特,舍拉废墟薄雾弥漫的清晨,当相似的场景重现眼前,这样一个和许多中年人无异、逐渐麻痹无感的我,内心竟然再次溅起了波澜,一如从前观影的少年。
栖息的灰鹤——拉巴特
【小贴士】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与非斯、梅克内斯、马拉喀什同为“四大皇城”,位于该国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市区房屋整齐洁净,街道宽阔笔直,市南大西洋岸,海滩平坦细软,是夏季旅游胜地。
10月23日,卡萨布兰卡车行86公里至拉巴特,已近晌午时分。先在这家靠近乌达亚堡的石砌海景餐厅就餐。
开胃沙拉
新鲜的海杂鱼虾烹制的烤鱼餐
出门在外,同行的朋友惦记着两个外孙女,每天都不忘与她们视频。小宝贝甜甜地向我们打招呼。
蔚蓝的大西洋
海滨留影都有这样的体验:假使看照片的人觉得碧水蓝天格外美、通透度特别好,那被拍者的体感其实是略有不适的。想要照片效果好些,就不能怕晒老躲着太阳,全身捂得严严实实,或是拿把伞遮面,架势挺好看,殊不知相片出来就是个大花脸。
为何看到西方女郎的沙滩比基尼照觉得美?道理很简单,人家不怕晒又放得开,唇红齿白千娇百媚,这个造型那个pose一摆,有身段、有模样、有风情,怎不撩你?
这般境界,我们遥不可及。难为老太太了,三人合照那张,她的眼睛被耀眼的阳光眩得不行了。
老外喜欢阳光,爱坐在室外就餐。这位先生不知是欧美游客,还是本地人,虽看不清正面,但从托腮的手指和两鬓的白发,可以判断上了年纪。白礼帽、红方巾、蓝牛仔,有腔调的长者。
五连拍:入座
招呼服务生
倒酒
闻香
品酒
红酒、咖啡、巧克力……若能把握好分寸,都是能够分泌多巴胺、带给人愉悦的好东西。
惬意地享受生活
用完午餐,下到滩涂近距离观海。
从乌达亚堡高地俯瞰大西洋,辽阔无垠。羡慕这里的原住民拥有的自然环境,果真是一个无限美好的家园。
正如胡德夫在《美丽岛》中所唱:我们摇篮的美丽岛,是母亲温暖的怀抱。骄傲的祖先们正视着我们的脚步,温暖的阳光照耀着高山和田园,我们这里有勇敢的人民,我们这里有无穷的生命。
歌词改写自女诗人陈秀喜的诗作《台湾》。这首歌纵然被多次作为政治运动的武器,其后引发的政治事件也以“美丽岛事件”标注,但在民众听来,完全不能掩盖歌唱家乡和土地、追求自由和真理的本意,是一首有情怀的佳作。
一个是太平洋,一个是大西洋;一个是台湾岛,一个是乌达亚堡——南辕北辙,却又惺惺相惜。
【小贴士】 乌达亚堡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Oued Bouregreg)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是一座建在海角上的军事要塞,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
一部《碟中谍5》捧红了乌达亚堡,其中阿汤哥在城堡里的飙车戏,直接从城堡的台阶飞车入海,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
堡内保留着柏柏尔民居的房屋和街道,有着和圣托里尼以及舍夫沙万相似的蓝白色街道、建筑。
当美的形式大于内容,只能称之为“堆砌”,简单即美。
高空平台,为古时空中市场遗迹。站在平台上可俯视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拉巴特古港口和拉巴特姐妹城市—萨累市全景。
小巷里,一位身着民族服饰的柏柏尔老人与他的Guembri琴。
【小贴士】摩洛哥传统音乐中最重要的遗产是“努巴”,9世纪产生于西班牙的阿拉伯宫廷音乐,因此又称为“安达卢西亚”音乐。
没有买老人的手工艺品,礼节性地给了一点小费,权当“肖像版权费”吧。
目送我们离去。再见,柏柏尔老人,把照片特意调亮,就算参数过曝,好让你的样子明朗些,在记忆里留得更久些。言语不通无法交流,音乐成了最好的媒介,若干年后也不会忘了你古朴低沉的吟唱!
【小贴士】柏柏尔人(barbari)这个称呼来自拉丁语中的barbari(野蛮人),是西北非洲的一个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的民族。实际上柏柏尔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它是众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少数人群最东部的可以到埃及,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基纳法索。
关于柏柏尔人的历史渊源尚无定论。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是公元前15世纪从亚洲迁移而来。
从图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相貌与阿拉伯人有着明显区别。肤色暗沉,面部较平,鼻梁不高,头发为棕黑色,的确有亚裔的影子。
柏柏尔妇女社会地位较高,外出可以不戴面纱。一夫一妻的婚配制度,让这个族群的女性更安稳幸福。
高空平台上的情侣们
结束了乌达亚堡的游玩,下午16:00赴市中心参观哈桑塔、穆罕默德五世陵寝以及摩洛哥皇家宫殿。
【小贴士】哈桑大清真寺和哈桑塔是阿尔默哈德王朝于公元1196年所建,整个建筑群庄严雄伟,风格典雅,是当时北非规模最大的清真寺。未完工的清真寺在1755年震惊世界的里斯本大地震中夷为平地,只剩高44米高的宣礼塔和312根错落有致的大石柱。
一只孤独的猫咪,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有过的辉煌。
【小贴士】穆罕默德五世陵寝与哈桑塔相对,修建于1962年,并于1971年竣工完成。这里安葬着现任国王的父亲与祖父。整个建筑由大理石建造,具有浓厚的摩洛哥风格与特色。
陵寝外观,参观了内景但禁止拍摄。
陵寝外的院墙历经八百多年,墙上那些孔洞是当年筑墙时搭脚手架所遗留。因为当地的气候特点,围墙建好之后未把洞补上,以平衡建筑材料的热胀冷缩。
【小贴士】摩洛哥皇家宫殿建于1785年,占地2平方公里,迄今已有227年历史,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大门上用黄铜雕成图案,绿玻璃瓦屋顶,宫内多式样各异的宫殿,其中哈桑二世用于接见宾客的里亚德宫尤为宏丽。
禁止入内,外景图。
皇宫广场附近的草坪上,一群小伙子正在练习体操。腾空跳跃、掌声嬉笑——拉巴特就是这样一座不断穿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城市。
10月24日晨8:00出发,目的地近在咫尺,8:12到达舍拉废墟。
【小贴士】舍拉废墟是摩洛哥马林王朝时期的皇家陵寝遗址,1980年被评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黑苏丹”阿布哈桑及其爱妃死后均葬于陵内,但十八世纪的大地震使这里成为废墟。 现今的舍拉古城已成为各种动植物的栖息处,站在古城的台地园上能看到舍拉古城遗址全貌。
又是一处毁于里斯本大地震的古迹。8时刚过天色微亮,早晨的雾霭更使舍拉废墟蒙上了一层恍如隔世的神秘面纱。
青苔湿漉漉的;朝颜(牵牛花)湿漉漉的;断瓦残垣也是湿漉漉的,好生清冷。
此刻的园内没有游客,也无人守卫。野猫成了向导,这一只几乎全程跟随着我们,莫非它经年守着王妃的陵墓,也寂寞得紧?
成群的灰鹤(鸛)在废墟栖息筑巢,成了奇观。灰鹤不及丹顶鹤俊美,但体态优雅。这两只,我愿意想象成一对连理,把爱巢筑在断崖上。抬头望去,它们衔来细树枝、草皮、苔藓,再用尖而长的嘴啄下断羽,一边忙碌,一边不时头挨着头、颈对着颈呢喃鸣叫,许是伴侣之间的交流吧。
也许用不了多久,它们会在巢里生儿育女,哺育鸟宝宝。到那时该多热闹啊,一个完整的家。
当细细观察灰鹤为安家穿梭飞舞,不厌其烦地起飞降落,你会由衷感叹。候鸟和人类一样,无论秋去春来,无论飞向何方、身在何处,“家”才是自己最终的栖息地。
就像那部儿时的电影《飞来的仙鹤》,小翔在经历挣扎和痛苦后,最终会回到嫩江平原,带给他自由灵魂的地方。
天何其高远,
地何其博大,
巢穴,是候鸟的保护神,
故乡,是你我的精神家园。
舍拉废墟,一个与生灵、与天地、与自我对话的多雾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