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荀子》是如何纸上谈兵的。
今日观点:
军事问题是荀况当时无法回避的问题,他的观点和孟子一样,那就是:仁者无敌、正义必胜。
一、成功人士不写书,经典皆因不得志
1、经典都是圣贤们在不得志的时候写出来的
- 人们很难接受同时代的失败者,却愿意供奉失败的前辈
- 司马迁受辱写《史记》
2、成功人士很忙,没时间写书
- 儒家原本“周孔”并称,实际上周公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人士,身为国家总理,日理万机,没时间写书。
- 由孔子整理写出来
二、战国时代的学者与诸侯
1、就像当代经济学家与政界领袖的关系
学者的说法不一,听来在理,验证困难,不知应该听谁
2、好主张的标准
- 急功近利,短期见效,富国强兵,打败对手
- 凡是见效慢的,不管听起来多美,一概往后放
三、丛林世界里的正义必胜论
1、荀子和孟子的主张都见效慢,卖不出去
2、内直而外曲:尝试变通,更换包装卖
虽然让诸侯请起来感觉爽,但最终还是没有真正说服诸侯,还是行不通
3、内外都曲:商鞅
兜售王道不成,立即见风使舵,兜售霸道,大获成功
4、儒家的底线:正义必胜
- 在国家富强的事业上,儒家的底线是王道
- 可以搞扩张、侵略,钳制思想自由,可以变通,但“正义必胜”不可动摇
- 今天看似矛盾,古人认为正常。
扩张侵略已经是不正义了,但这只是今天的价值观,不能拿来要求古人
四、军事取决于政治,政治取决于国君
1、战国时代的儒家军事主张
仁者无敌——王道
2、荀况的军事见解
用兵要领:圣人用兵,王者之师、仁义之师,要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
3、理论与现实不合拍
诸侯即使当时被说动了心,事后也不会真的照办。
- 李斯在《荀子.议兵》中用秦国强盛的现实来质疑荀况老师的王道兵法:
秦国的军事实力那么强,而且连续四代持续强盛,凭的不是仁义,而是追逐利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