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湖是位于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原叫“跃进水库”,又名“念湖”,因离昆明不远,故此行把念湖列入我们的行程。念湖的由来是因为曾经在在《驴友空间》的网站上,出现一份让人充满遐思的驴行招集帖:“在海拔2500米的云南高原湖泊中,有人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醉人心灵的地方。这是一片水做的家园,发贴的作者没说是什么地方,只为了思念一个人,把那里叫作‘念湖’。后来网上查资料,又说念湖是因为一个伤感的传说而命名:黑颈鹤来到这里,他们中有的因旅途的劳累和伤病,到这后不久便死去了,失去伴侣的孤鹤熬过了漫长寒冷的冬天,当春天来临时,鹤群要走了,他却因思念伴侣而留了下来,最终在孤寂与思念中自己也倒在了这片水域里。人们有感于黑颈鹤对爱情的这份忠贞情意,于是便把这里称为了“念湖”。
念湖凄美的传说与现实中的美结合,让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这次运气好,遇到了大雾天气,那种朦胧中带着诗情画意的美,正是我想看到的,这次真得不虚此行。
12月24日,今天是到念湖的第二天,看着万里晴空,知道今天又没有收获了,一群人干脆闲逛,到处走走看看。我已经是张二次来念湖了,但对念湖还是完全陌生的,这次正好借这个机会,好好了解一下念湖。因为身体原因,没带单反,只带了一个微单。对念湖,没有长焦镜头,等于白来。趁这个机会,正好把念湖走熟悉,方便下次来拍摄,我知道我还会再来的。
放松心情,没有任何想法,走走逛逛,收获却很大,有时目的性不强,反而有收获。今天虽然不适合拍风景,但却合适劳作,故拍到了不少劳作的场景,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一直以为背柴火就是捡够了,放满了,蹲下,然后背背上,直接背着就走。在仔细观察了这个捡柴火的老人后,才知道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一是捡的柴火要高于背篓很多,然后捆紧,以免散落;二是蹲下,把绳子背身上;三是坐下,把背篓的重量压在身上;四是坐着,半起身,再按着地,一点点的抬身子。这位老人第一次没起来成,又重新来一次,最终才把整篓柴火背起来,艰辛由此可见。
看着这些场景,那些凄美的传说和现实中的生活艰辛相比,它们根本不算什么了。
下午继续我们的走走逛逛,这次看到的只有湖边的美景了。
每天清晨,天不亮,我们都会站窗前,看是否有雾。12月25日,终于让我们盼到了雾,大家都很兴奋的赶紧收拾准备出发。我因没带长焦,拍不了这些漂亮的景,本来是打算在房间里休息的,但实在受不了诱惑,还是和摄友们一起出发了。不拍照,看看也好啊,还不知道下次来会不会遇见雾天呢!为了拍摄雾景,天不亮,我们就需要开车前往山上的观景平台,车只能停山下路边,我们要自己爬上去,好在山不是太高,边走边拍,一会就上去了。
我们以为这样的天,又没有希望拍到雾景了,大家正在观景台上玩得不亦乐乎,哪知大雾突起,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然后众摄友全部不见了,没人管我了,我只有一个人慢慢的用广角拍雾景了,真是太郁闷了。
念湖的美,如梦如幻,云遮雾绕,尤如仙境,它美得太不真实,像一幅幅山水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从观景平台下来,我们马不停蹄的又开车前往湖边,希望还能拍一点湖边的雾景,它没有令我们失望。
拍完雾景,我们就换地方住宿了,这里离大坝很近,靠近鸟类研究所,方便我们拍摄黑颈鹤。安顿好以后,前去大桥乡赶集,中午前往大坝拍摄黑颈鹤。到了大坝上,大风那个吹啊,有好几次差点被吹跑,一会的功夫,我就手脚冰凉,实在受不了了,赶紧裹紧衣服往回走。因住的地方就在湖边,摄友们不怕辛苦又出去拍摄了,我在日落时分,站湖边拍了几张,算是做个纪念。
12月26日,又是一个大雾天,但我们今天要返程了,大家抓紧时间,在湖边拍了几张,念湖的美实在让我们留恋忘返,但是没办法,拖得实在不能再拖了,大家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到此,我们结束了整个云南游的行程,顺利回到成都。这次行程唯一的遗憾就是身体不怎么好,没能带单反相机,错失了许多美景的照片,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看到了这些美景,且已印入脑海中。这次旅行结束,2019年就要到来了,希望在2019年能去更多的地方,看见更多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