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欧亭亭
1.
我们和气味相投的人度过余生。
余生很长,请多指教。这是我对于自己认定的人和事物所发出的一项忠告。
善意的忠告。
是的,漫长的余生里,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但凡选择了一个人,都是一场冒险。
我们可能还要相处几十年,耳鬓厮磨,围炉夜话,展露自己,接纳彼此。
无论如何,将自己呈现在另一个毫不相干的人面前,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所以,对于一旦缔结的关系,诸如恋爱,诸如婚姻,诸如挚友,都是既兴奋又谦逊的事。
而我们选择的,无非都是那些看上去很好闻的人。与阅历无关,与皮相没有牵连,仅仅是一种感受。就仿佛我们对喜欢的食物那样,被它们散发出的气味所吸引。
简而言之便是,气味相投。
2.
前段时间有些焦虑,是的,作为写作者的焦虑。写文快两年了,但似乎并未找到自己的风格。
又是风格。第一本书的自序里我就写了风格这件事,但被出版社忘记放进书里了。
要命。
我似乎很想突破,但又难寻突破之点,尤其是到了一月份,回到家,想起整整一年前也是这个样子,写着差不多的文章,那时候的阅读量比现在还高些。
一下子就心情郁结了。
在后台抒发了一通后,收到很多回复,有人说放心呐,我每天都看呢。有人说,因为你一直很少更新啊。还有人说,不要在意阅读量什么的,你写就好。
有一条回复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觉得十分有趣,原封不动地复制出来:
关注后就好比选了一个和你脾气秉性情绪节奏都很匹配的人恋爱,在一起即使什么都不说也觉得舒适,加了关注不看文章也是这种感觉。
这一段话,令我无比宁静。
是啊,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和气味相投的人在一起,而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即使这样,在一起也不会觉得突兀与不适,这才是最好的关系。
3.
快过年了,生活还是一成不变,又或者说,已成为一种定性。我是独生女,父母的工作性质在过年期间更加繁忙,所以过年对于我而言比平常似乎更冷清一些。
没有计算过,我们一家人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在一起过过年了,很多时候,要么是大年三十妈妈值班,要么是大年初一爸爸下班。
所以春晚也很少看。
不看电视的时候就看书,反正心够静。
这几天,我在读村上春树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花了三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一二十万字的小长篇。
不得不说,读村上,一定要非常有耐心,就比如这本小说,到第137页的时候,我才读到了令人局促的紧张感和所谓的小高潮部分,才有了继续读下去的强烈欲望。
与东野圭吾庞大的逻辑构架不同,村上喜欢向内延展,剖露人物的内心世界。于是人们常说,看村上其实是享受一种孤独的情绪。
而很多时候,小说读的就是一种情绪。
我喜欢这种情绪。一切内在的感受,均远超于外在诸如酒精、速度等带来的刺激。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小说和写小说的人。前者带给人张弛的快感,后者抒发心中郁结。
大抵如此。
回到这本书来,《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怎么说呢,这样好了,我先一言以蔽之:
用鸡毛蒜皮的事情引发一场宏大的长篇概论。而这件事究竟有没有意义,对你对我可能不重要,但对多崎作重要。它关乎生命,接近原罪。
小说的开头讲的就是五个气味相投的高中小伙伴(青、赤、作、白、黑,三男两女),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直到某一天,团体中的多崎作忽然被大家抛弃,断交。
这件事情一度令他绝望,甚至想要自杀,他不明就里地被困扰了近二十年,直到三十六岁那年,在女友的劝说下,才决定开展一场“巡礼之年”,挨个找他们四个人问明缘由。
这就是整个故事的架构,很简单,工于细节,如果你有比较好的耐心,倒不妨读一读,感受感受孤独。
这个小说有着太多太多的隐喻,也有着很多关于人与人之间深层次关系的描写。
读完会发现,所有选择在一起成为朋友或者恋人的人,都对彼此有着浓烈的兴趣,这大概也是村上春树的观点——男女之间根本不可能存在纯友谊;所有看似风平浪静的友谊都是竭力克制而已。
当然,还有更多的隐喻,比如色彩其实就是人的灵魂,人类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就失去了色彩,即使容颜依旧,也不再美丽,空余一副皮囊,游走于人生边缘。
还比如这样一个角色——灰田。他是多崎作在大学时期的校友,我读完全篇后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个存在。因为作者并没有介绍他存在的意义和结局。
上网搜了一下,看到这么一段解释的话,才想通。
灰是白与黑的过渡色。灰田是接受者,多崎作是感知者。灰田引导多崎作心中的阴暗面,将其带走了,所以多崎作真正振作起来是灰田离开之后。灰田将多崎作身上的原罪带走了,那些被曾经同伴宣判的原罪。
那么我大胆猜测,小说里关于灰田与多崎作的同性描写应该不是梦境,是真实。
而我真正喜欢的,是多崎作和沙罗贯穿小说始末的联系。沙罗是个知性的女人,每个男人这一生最需要的女人大概都是沙罗这个样子的。我指的是共度余生的女人。
然而他们最终有没有在一起,没有交代,但我想无论结果如何,多崎作都会勇敢地活下去,不会失色死去。因为他找回了灵魂。
愿我们都恪守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色彩和气味,并与之共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