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妹妹一起带着两个孩子出去玩,回来的时候因为公交不方便就打了车。
妹妹坐副驾驶座,我带着两个孩子坐后排。妹妹家孩子年龄比较大,先上了车;然后是我家孩子,最后是我。
我家孩子上车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爬在后排座椅上,也是走着进去的,司机却一直扭着头,着急地大声提醒“不要踩位置上,不要踩位置上!”
我心里有点不悦,有点气冲冲地回答道:“不会踩的。”司机听出我的不满,语气平缓了些,说:“不会踩就最好了。多提醒两次总没错的。”
路上我回想这件事,实际对自己是有一点不满的。我不满的是,自己为什么就不能通过换位思考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这辆出租车的椅套,是雪白雪白那种,稍微有点小脏,真的就特别明显。而像我家四岁多大的孩子,正是调皮的时候,司机难免担心孩子会穿着鞋踩脏了椅套,或者他可能时不时遇到椅套被踩脏的情况。换椅套不仅麻烦,还有可能被查到从而扣分扣钱。所以司机着急大声地提醒,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而我的不悦,实际上是基于我自己的认知:我的孩子,是不会穿鞋踩在座椅上的。因为从小我就告诉过她,无论是自家的车,还是别的类似出租车,要爬到座位上,必须把鞋脱了。同时也是这么要求她的,从未出现过穿鞋踩座位的情况。
司机大声而着急地提醒,对我来说,更像一种否定,因为这种大声地提醒,是建立在孩子肯定会踩脏椅套的前提下的,所以引起了我的不快。
但是,转念一想,你的孩子行为习惯和素质,一个素未谋面的出租车司机怎么会知道的?如果我是他,我也只能假设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踩座椅,从而通过提醒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么一想,心里就平和许多。
当然,其实司机也可以不那么着急地提醒。换一种语调和说法,可以大声,也可以说好几遍,但要平缓些,温柔些,比如“小朋友,请注意下,不要踩到座位哦”,可能对乘客来说更容易接受些,特别是对像我这样略显敏感的女乘客。
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引起争执的事情都是由于一点小小的摩擦产生的。如果双方情绪都能平缓些,同时能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或许就能如一首歌所唱那样,“啊,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