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源头,我给出的建议是:想要让孩子拥有创造的动力,就要让他遵循自己的好奇心与兴趣,帮他控制任务的难度,多给他关注与鼓励。
作为父母,我们在家中如何鼓励孩子建立发散思维呢?
第一,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都问问孩子还有什么别的解决办法。
搭一座房子的时候,问问孩子还能用什么别的方法搭;讲故事的时候,遇到难题,让孩子想想如果他在故事中该怎么办。生活中遇到小冲突的时候,让孩子去想解决方案,例如孩子想玩的东西和别人想玩的东西存在冲突,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解决?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久而久之,孩子会把“多想一个办法”当成习惯。我女儿现在就经常跟我说:“妈妈,我又想了一个好办法,这是我想的。”
第二,找出一个最可能的成功方案,鼓励孩子动手试一试,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问题是目标,发散思维是为了寻找路径,那么接下来关键的一步,就是选择一条路尝试,也就是聚合思维。聚合思维的过程,也不难理解,就是从天马行空的方案中找一个最可能成功的方案,一步一步实践。不管假想了多少花样翻新的菜,最终还是要做出一顿饭;不管头脑中上演了多少种不同的剧情,还是要选一种剧情写剧本。孩子也是这样,我们让孩子尝试多种想法,最终还是要鼓励孩子动手试一试。
那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创造力呢?
在这里,我推荐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方法:项目制学习。
有些营地教育的活动,都采取了项目制学习的方法,它帮助孩子以问题为目标组织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项目制学习的精髓在于,设计出难度合适、真实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而带着问题去学习,永远是最有激情的学习。
项目制学习的流程并不难,我们在家里也可以带孩子一起做项目。相较于前面说过的创造流程——发现问题、发散思维、动手尝试、思考总结,项目制学习只是多了两步:问题分解,探索学习。
问题分解的意思是,我们帮孩子深入地分析一个问题,把浅显的大问题,分解成一系列更深入的小问题。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保护濒危动物,那么三四岁的孩子可能天马行空地思考,想给动物建立彩虹之家,想飞到天上给动物送食物和水,这都很不错。而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把问题进一步分解,例如,具体是哪一种濒危动物?它生活在哪里?目前为什么濒危,主要原因是偷猎、环境恶化还是食物匮乏?如果是偷猎,那么偷猎者是谁?通过什么途径能有效阻止偷猎者?环境恶化主要在于空气、水,还是砍伐森林?把大问题分解,再针对一个一个小问题找答案,做出的方案一定会更深刻、更有创意。
而探索学习,紧跟在问题分解后面,是要去真正地在探索中学习。前面分解出来的一个一个小问题,我们不一定都知道答案,这个时候,就要从书里、从互联网上、从各种渠道寻找资料,补充自己的知识。当一个人带着疑问学习,他的效率会特别高,记忆也会特别清楚。对于上了小学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带着孩子把它们记录下来,将资料做成图表,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积累知识,也是练习文字记录和学习绘制数学图表的绝佳机会。
有了问题分解和探索学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就更为深刻完整了,非常接近成人工作中面临的流程循环。我们的工作日常就是面临一个又一个任务,带着问题,分解任务,寻找资料,发挥创意,层层落实,总结经验。孩子从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流程,将来也必然乐于深入分析问题,提出设想,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成为团队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