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极力推荐我看一部电影《本杰明.巴顿》,起初只看到名字时总以为是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片,那种如教科书一样严肃的作品。所以,当我拿到了这部影片,迟迟没有去打开来欣赏它。倒不是怕那些严肃、厚重、漫长的作品,那些作品是要有时间和心境来解读的,我不会随意的去触碰他们。
这里的“巴顿”是“扭扣”的意思,并非是那个传奇的“巴顿将军”。今天本没有计划来看这部影片,只是好奇它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就用快进的方式匆匆的浏览了一下。看见主角从一个老头变成了一个少年,顿觉有些新奇。想这真是一部有趣的传记电影,居然倒着讲一个人的一生,于是便静下心来,好好地从头看起来。剧情展开和讲述的方式都十分的老实,大卫.芬奇放弃了以前的许多鲜明的个性色彩,像一位老先生一样平心静气的讲述起来。看上去似乎闷闷的,没有什么灵气。然而,当故事徐徐展开,一个引人好奇,甚至是令人深思的主题慢慢呈现的时候,观众的心被这个故事牢牢的征服住了。它讲述的是一个人从老年的身躯逐渐长回幼儿的身躯的过程。在他两鬓斑白,老态龙钟的时候,其实他仅仅是个6、7岁的少年,随着岁月的增长,他从耄耋之躯成长为一个健硕俊朗的青年,而他的年龄却已逾不惑。这样传奇的人生,经历了许多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最为凄美的是一段致真致切的爱情故事。两段生命的抛物线在它们的顶点处交汇一处,迸发出炫目的光彩后,不得不各自沿着不同的生命轨迹走向了相向的两个极点。在影片最终,一个感人的画面呈现出来,这是一个能让影院中所有观众感伤、落泪的场面,一对曾至亲至爱的情侣变成了一位形容枯槁的老妇人,怀抱着一个新生的婴儿。这婴儿在望着往昔的恋人时,静静的离开了人世。
我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心里久久回味。它如同一枚石子,在一汪静静的水面上激荡出一个圆圈,不断的向外荡漾开去,从一点一直延伸向感触的尽头。它虽是一部童话,却是一本沉甸甸的童话。是那种从小读过,直到年老都不会忘记的童话。它有一种重量感,在你的生活里一直沉淀着、沉淀着,当生命之水洗去了人所有的痕迹时,只有少数的东西沉淀了下来。其中一些就是这沉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