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曾经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你的一切想要都被满足了,那会是什么样子?
阿道司·赫胥黎,就给了我们这样一种可能。
在未来的世界——
再也不会有身为人母的不厌其烦的劳累了,因为孩子都是有国家抚育,机器生产。
再也不会想要求得爱情而不可得的痛苦了,因为人人都被教育属于彼此,你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的女孩,假如你从一而终,则会被看成笑话。
再也不会有处于下层生活时的不满足和野心了,因为你一开始就被设定好,智力受限而不会产生高级的野心,睡眠教育里,那个你是最幸福的声音,已经深入你的骨髓。
再也不用担心病痛、衰老,面对丑陋的自己,因为发达的科技可以让你永葆青春、健康。
再也不用囿于道德和法律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和欲望无法发泄,大量的感官电影会给你超真实的体验。
再也不用埋头书本,因为在那个世界,除了有需要的人需要有限科学知识,剩下的等级已经被设定好,会永远厌倦书籍。
假如你仍然什么不开心,再不济还有唆麻,它可以让你忘记一切的痛苦。
你所能想到的痛苦,美丽的新世界都为你提供了解决方案。
你想要的都可以得到,而得不到你也永远不会想要。
这样的文明世界不好吗?一切都是那样舒适。
但是野蛮人约翰说,“可是,我不想要舒适。我想要上帝,我想要诗歌,我想要真实的危险,我想要自由,我想要善良,我想要罪恶。”
“事实上,”福帝穆斯塔法·蒙德说,“你是在要求痛苦的权利。”
“那么很对,”野蛮人桀骜不驯地说,“我就是在要求痛苦的权利。”
痛苦?怎么会有人喜欢痛苦?
没人想要痛苦。
可是,那个美丽的新世界还是会让你觉得不对劲。
为什么?
难道你真的想要痛苦吗?
不,你当然不是想要痛苦,你也喜欢快乐,也希望过那种所有欲望都被满足的生活,但是你,还想要自己。
只要你不认为那个简单而苍白的结果比追逐的过程更重要。
你也想要那个美丽的女子,但你不单单只想跟她做爱,你想要和她一起在春天的樱花树下,看花瓣飘落,你想要和她一起数天上的星星,你想要那种久别胜新婚的思念,又或者她永远也不会回应你,那也不要紧,你还是秉着呼吸,小心翼翼的偷看过她的微笑,还是会为她从校园的围墙上摔下来,还是会默默的守护她。你想要这样的爱情,为她不断努力,为她不断靠近,而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欲求和发泄。
你也想要梦想,但不单单是吃饱穿暖,你想要自己挥洒汗水试一试,哪怕面对的是所有人的异样目光,哪怕这个理想在别人看来多么愚不可及,也许你也不会成功,也许你奋斗了大半辈子,发现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但是你不会忘记,那些你拼命过的时光,那些经历过的沧桑,是你存在的证明。
你也想要长生不老,但不是因为不敢接受死亡,而是为了陪伴在所爱的人身边,你也曾不甘心老去,但是当你回顾往事,那些淹没在旧时光里的音容笑貌,每一秒钟,都是最深的美好和思念。
你也想要自由,但并不是那种生理上可以随时发泄的自由,也不是无知的茫然的自由,而是追寻理想,追求爱和善良的自由,而是可以理性思考,独立决定的自由。你可自在的去决定自己的未来,你拥有理性,你会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即使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
你当然想要幸福,可并不是“被幸福”,而是你有权去追求幸福,你有权去选择幸福。
对意识的控制从来都比身体上的控制更可怕。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经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里做过一个著名的监狱实验,这个带有巨大诱导性的实验被中途停止了,但几乎所有人都被实验所影响,沉浸在那种狱卒和犯人的身份中,人性中的恶在拥有绝对支配力的情况下显露无疑。
这个实验证明了情境的力量。在情境的影响下,好人会变成坏人,路西法会成为恶魔。
但是,不可否认,仍然有人坚持自己的道德理念,即使面对侮辱和控制仍然坚持自我。正像那位始终挺直腰背的军人“中士”。监狱仿佛一个巨大的熔炉,金子经过洗礼熠熠生辉,而垃圾被烧成灰烬。
人,也是这样。也许那些在参加实验之前的学生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青春、健康、活泼的美好之下,还有那样的恶在潜伏着,不知何时就会昭彰。也不会知道自己的意志和精神也会在环境之下得到试炼。
痛苦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这样一块试金石,不去历练,我们永远看不到超越和可能。
但在美丽的新世界,就像一个温室,它不但用科技手段抹杀人思想的可能,还为所有营造了一个看起来应有尽有的乌托邦。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的,当然得不到的你也不会想要。
于是,人们丧失了一切斗志和可能。
当然,也不会有莎士比亚,奥赛罗,也不会有梵高和艺术。也许人们还是可以闻见玫瑰花的香气,但他们再也不会想起爱情,也许他们还是会看见樱花吹雪,但是心中再也不会涌起诗意。
在故事的最后,野蛮人约翰最终回到了自留地。
“他受伤的地方很疼,伤口还在流血。他抽泣,并非因为痛,而是因为孤独。
他一个人被赶了出来,进入了像骷髅一样的岩石和月光的世界。
他把右手伸进月光里,手腕上的伤口还在渗血,几秒钟滴一滴。一滴,一滴,又一滴。明天,明天,还有明天……。
他已经找到了时间、死亡和上帝。”
……
哪里存在什么乌托邦呢?有的不过是人们的想象,即使一切都成真了,你也许也会想尽一切办法逃离。
当然,假如你不曾受过爱的教育和思想的洗礼,你压根不会有想要逃离的想法。
《美丽新世界》、《1984》、《我们》是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三部曲,其中《美丽新世界》和《1984》似乎描绘了两个相反的世界,《1984》里的老大哥无处不在的监视,双重思想的教育,让人们看见独裁统治之下的可怕社会,但是《美丽新世界》相比之下温和的多,没有无处不在管制,反而看似满足了你所有的要求,每个人都过得很幸福而自由,但实际上,从人类诞生的受精卵开始就已经在掌控之中。
看似不同的世界,其实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没有独立思想的世界,没有自由。
《1984》在上个世纪受到了很大关注,因为在法西斯的独裁统治下,人们恐慌于大洋国的可能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恐慌已经离我们远去,可是,由于科技进步,《美丽新世界》的可能性却重现我们的眼前。
我们会不会沦为科技的奴隶?在追求高效的市场经济时代,会不会有一天我们把高效的手段用在人类的思想上?会不会为了促进这个社会高效运转而不顾人类的艺术生活和思想的本能?会不会协商的嫌麻烦而废除民主?会不会被这一系列的科技控制之后,还不自知的沉浸在这种机械的愉悦中?我们会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忘记来时的路?
一切,都尤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