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凉皮-我们在西安的第一顿午餐
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我还在音乐学院上学。那年暑假,我们沿着丝绸之路去西域新疆采风整整两个多月。
西安是第一站。当时住在西安音乐学院学生宿舍内,凉皮是西安同学请客吃的第一顿午餐。
那年头不像现在的上海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美食。当我吃了第一口凉皮之后,就觉得它是除米饭以外最好吃的东西了。于是乎那些个日子几乎天天早中晚饭都少不了凉皮,大家笑我再吃的话,人都快要变成凉皮了。
三十年后,还是夏天,当我和小塔到达西安,与Carol碰面后,小塔说实在饿得不行了,问:吃什么? 我说:"走,带你们去吃西安凉皮" ,"凉皮是什么?" "去了就知道了。"
这是酒店边上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可能天气太热了吧,店内除了我们就没别的吃客了。所以我就和做凉皮的师傅聊了起来,还特意拍了两段视频,可后来发现居然没拍上。唉!
其实西安的凉皮有两种,一种是用面粉做的,口感比较硬,但有嚼劲;还有一种是用大米做的,吃起来比较软,且容易入味。可能是南方人吧,口感上还是觉得软的那种比较适合。
除了凉皮,我们还点了肉夹馍,不过他家没有,只有菜夹馍,我觉得还行,可小塔和Carol是" 食肉者",他们不喜欢,又特意去隔壁家买了肉夹馍才填饱肚子。
贰
你知道biangbiang面的"biang"字怎么写吗?
西安有条非常著名的回民街,叫回坊。
虽然老爸是汉族,但妈妈是回族,所以我也算是半个回民了(我户口本上民族一栏中赫然写着"回族"二字)。
同是回族,遇见时往往会有种亲近感,就像我几十年前去采风途经宁夏时,当地老乡一听说我是回族,立刻就杀了头羊招待我们所有人,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起来。
这次也是,当听说我是回族时,这家店的老板不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而且还主动把biangbiang 面的秘方一一做了介绍,其中有油泼辣子、还有他们用大料、白糖加上很多调料一起熬制成的独门酱料。
这种手工擀制的面不仅宽,而且像裤带那样长,因此biangbiang面又被称为“裤带面"。
"biang"这个字在字典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汉字,它原先只是个象声词。
但在陕西却有一个与"biang"字相对应的独有的字,有首流传陕西的歌谣,唱的就是这个字。
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
八字大张口,言官朝上走。
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点六。
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了个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
拴钩搭挂麻糖,推着车车走咸阳。
除了biangbiang面之外, 他家的烧烤羊蹄、羊肉也是他家所独有的,特别好吃。
叁
回民街上的老字号
在回民坊,有很多的老字号店铺,虽然没时间去亲自品尝,但从他们的店面及招牌来看,还是蛮有味道的。所以我边走边拍,用镜头将它们一一摄录了下来。
肆
北京烤鸭 - 在西安的最后一顿午餐
没想到,我们在西安的最后一顿午餐是小塔日想夜想的北京烤鸭,这家老胡同·北京烤鸭店在西安很有名。小塔在现场还为他的妈妈和妹妹做了一次"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