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生日 颖瑶 摄
今天带娃去拜访他的书法启蒙老师,也是我的老师。带了一本娃的作品集过去,请老师点评一下。
封面字娃自己题的,魏碑,据说写到凌晨三点,自己很满意,我带到学校拍照去了,他还催我一定记得拿回来,说自我感觉写得不错。我当时一看只觉得好,但也没有看出究竟哪里好。老师拿着集子,没有着急翻开,手摩挲这这一行字,感叹不已:“写得真好。这个品字太高级了,三个口我都没有想到过这样安排,第一个小,第二个高,第三个扁,没有一个雷同,像雕塑一样有质感。这上面的字,笔画结实,轻重缓急,都带着思考。我真没有想到孩子能写得这么好,水平完全可以冲国展了。”
看了里面的行书作品,翻到《寒食帖》临摹时,又开始夸:“看过很多临寒食帖的,临出你这个面貌的很少,既像,又带有自己的气质,非常不错!还有杨凝式的这张韭花帖临摹,也很好,疏朗的气息把握得很好,以后专门创作一些这样的作品。”
小时候娃从魏碑起步,一路走来,还是比较喜欢魏碑,行书有了大的进步,我记得他就是从大二寒假也就是一年前写《五柳先生传》开始有了突破。
在整理和设计作品集时,我深刻感受到儿子除了在专业水平上远超于我,在审美上也已远超过我。他不喜欢设计师的封面,连夜自己写,写到凌晨三点终于满意;他觉得其中一张赵之谦笔意的隶书是大一时候的水平,不能放,我觉得隶书作品少,想放进去,最后尊重了他的意见,今天随着老师的目光看完觉得他是对的,的确那张作品是非常幼稚的;他觉得有三张作品色调太亮,要求调低一些,调成仿古色,设计师照做了,果然作品集的色调高级感十足,没有那么乱。
老师看完作品集,很高兴,我看得出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他表扬川除了勤奋,除了执着,最重要的是用脑子在写字,太难得了。
作为一直陪伴儿子写字的妈妈,听到这些真的非常开心。特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