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郝云《活着》
(谢谢)
热血沸腾的“百日誓师”后,所有初三同学都挤在一张大横幅上签名,像是承诺的仪式。人类啊,总是希望在言语随风逝去,时光匆匆而过后,回忆往事还能有证据可循。过去是文字,现在是影像。
5班在班长柒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在已经有名字的横幅上随意找位置署名。柒月一笔一划,同学们也认真而兴奋。未来的事情谁能说得清,但这张承载了希望与热情的名单是青春记忆的证明。
6班的同学也陆陆续续开始签名。等所有初三学生的名字密密麻麻布满在写着标语的红色横幅上时,意味着轰轰烈烈的一百天要裹挟他们一路向前了。
初三学生的心情状态有个节点——百日誓师前后。
再玩世不恭的学生,也在行动上稍微有所收敛。即便不是为自己,也会觉得打扰同窗的同学不太厚道吧。老师们虽说经历过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班学生,可每到此时,也总献出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无关自身生死的老师尚且如此兢兢业业,身处此时此地的应考生又有什么能耐放任自流。
接下来的每次月考都像是醍醐灌顶,对有些人而言,也是凌迟处死吧。明明知道无力回天,还要垂死挣扎。抓住有限的时间这根救命稻草,只求不久后的考试不要失败得太狼狈。
柒月紧张,不愿被人看破的紧张。她知道自己习惯了为父母长脸,让爷爷奶奶为她骄傲。可是她渐渐忘记是自己是人生的第一接收者。她的好与坏,影响最大的只有自己。那就这一次吧。
就从这次开始,尝试为自己努力一次,这份喜怒哀乐让她先自行品味。
哥哥看柒月对学习终于表现出难得的上心。因为即便柒月过去呈现的状态相对同龄人而言,确实算乖巧不惹事。可是,十几岁的小孩儿也不时会算计一下时间成本,掂量收效与付出是否对等。淮汀不觉得这种杂七杂八的想法适合存在于心无旁骛读书的人身上。所以,大神哥哥也只当柒月是迫于压力和无奈求学的苦学生。
现在看她深色坚定,毫无怨言地一股脑往前冲,还有点儿心疼这个压力不小的妹妹。
柒月回家吃饭时,哥哥竟然会有意无意地点拨她一些学习方法。也知道多关注柒月的生活,没事儿也嘱咐她注意劳逸结合什么的。
果然,有个处处比她优秀的哥哥也不全是用来拿出去显摆,放家里当摆设的嘛。
白天越来越长,天气越来越热,除了埋头苦读的初高三学生热火朝天学习和抱怨外,电视里也在滚动播出今年祖国母亲要办的大事。
在初三毕业之际遇到祖国期盼已久的盛会算不算有纪念意义?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闻是每晚“新闻联播”的首要播报内容,初三生一天辛勤的复习就靠那短暂的半小时来忙里偷闲。对只能在做课间广播操才能听到三四分钟的音乐的在校生而言,长达30分钟的新闻联播简直是莫大的馈赠。没有人比他们更期待晚上七点,也没有任何事情能让他们如此统一配合,不约而同地放下笔,目光炯炯地看向同一个地方。
学生时代之后,再难精力集中地去看“新闻联播”。一起看的不是那些人,再看也没有当时的心境。那时候看政治评论看义正言辞的播报,会与同桌默契地对视,无需言语,也会彼此眉眼带笑。之后再看新闻,未免走神,也找不到一个能让自己开怀大笑的理由。
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都哼唱“北京欢迎你”时,新闻内容突然画风突变。所有人都开始揪心“汶川地震”。这当然是任何一个正常的中国同胞都不愿过多回忆的悲剧。
从地震之后,毕业班同学的作文素材从“普天同庆”变成“多难兴邦”,学校课间歌曲从“北京欢迎你”变成“生死不离”,央视新闻从滚动播放奥运会前期准备变成地震营救和全国赈灾场面。
一时间,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变得悲天悯人,心灰意冷。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人,却害怕一眨眼对方掉进万丈深渊。我们睡在熟悉安定的寝室床上,却想着万一天花板砸下来,地板深陷,人该躲在哪个“三角结构”下。
困难可能让人愈挫愈勇,灾难却往往让人患得患失。
因为每天滚动播出的地震惨状,柒月才蓦然想到珍惜眼前人。她以轻松玩笑的心态过了很久,她也没想过日日为伴的人也许会倏忽不见。那几天,她却和很多人一起和着眼泪,体验生离死别的种种道理。
原来,成长是逼着自己狠狠咽下苦涩的人生真谛,是推着自己向前一步看着真实的世间百态。
从未想过,中考之前的大家不是抱怨上学的艰难,而是庆幸活着的无限可能。有人在安然做梦的时候被推进万丈深渊,有人在刚想接受世界的时候与它说了再见,更有人连和一切挥手告别的机会都没有就灰飞烟灭。
而他们,还可以坐在座位上,好好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能呼吸空气,感知生活的不幸和小确幸,这已经足够让人双手合十感谢上苍,还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忙碌充实的奋斗岁月。